高分辨率卫星多光谱影像的云雪分离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bbc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雪分离是云检测中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对于卫星影像处理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大多数高分辨率卫星而言,它们的传感器波段只包括了可见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导致传统的云雪检测方法不再适用。而目前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云雪分离研究也存在缺失和不足,大部分研究只针对全色波段影像,没有有效地利用颜色信息,部分研究对高分辨率卫星的能力有特殊的要求。本文针对云雪分离问题,提出了一种将光谱特征法与机器学习方法相结合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基于光谱、纹理和形状特征并采用了支持向量机多分类策略。通过对形状特性的研究,专门设计了一种新的特征——曲率直方图,来描述边缘形状。算法具体步骤如下:首先通过兴趣区检测利用多光谱信息将云雪像素一并提取出来,提取结果再与图像分割结果相结合,得到感兴趣对象并计算其特征。考虑到云雪覆盖的复杂性,将其分为四类,即厚云、薄云、雪和雪地,每两类训练一个分类器总共得到6个分类器。通过这6个分类器的分类并统计分类结果中每个类别的置信度之和,每个超像素则被分类为置信度值最高对应的类别。最后,利用GrabCut算法对分类结果进行像素级精度优化。本文对整体框架及各个算法步骤进行了相应的试验和验证。在对高分一号多光谱影像的云检测试验中,本文算法取得了较为良好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技术框架是针对高分辨率卫星多光谱影像进行云雪分离的一种可行方案。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考虑如何利用空间上下文信息,并在分类阶段引入概率模型,来减少误分类错误的出现。
其他文献
文本提出了电码化、区间移频检测电源配线及检测保险容量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原因,提出了改进方法,总结了取得的效果。
事前控制是质量控制的基础,从人员、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等(4M1E)这五方面阐述了事前控制的五大因素。切实做好质量事前控制工作能够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防患于未然
建国三十年以来,关于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的讨论,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从五十年代后期起,这个问题没有能够深入讨论下去。时至今日,原来的几种有代表性的主张,谁也没有说服谁,分歧很大。从西周封建说到魏晋封建说,有四、五种之多;时间相距,达一千二、三百年。
“久病皆郁”系我院王辉武教授在临床中的认识,在其新作《老医真言》中有专篇论述。笔者在协助王师编撰该书过程中,有幸先睹为快,并在长期跟师学习中,反复与实例相印证,今记
西平铁路位于陕西省中西部和甘肃省东部,地处渭北、陇东黄土高原,东连西安枢纽,西接宝中铁路,行经陕甘两省的咸阳、庆阳、平凉三市,穿过我国十三大煤炭基地之一黄陇基地的彬长矿区
随着私有制的出现,财产和权力的继承问题便相应产生了。有一种意见认为,进入父权制以后,直到进入阶级社会的相当长时期,在古今中外的不少民族中实行着一种“与长子继承制同样具有普遍性”的“幼子继承制”,即是把父亲的财产和权力传给幼子的制度。
《西铁科技》投稿稿件由《西铁科技》编辑部初审、初编,经专家复审,总编终审,确定是否录用。被录用稿件作者按照审查意见修改、完善稿件,由编辑部完成最终编辑。
1问题的提出目前在电气化铁道接触网上安装的线岔普遍采用的有两种,如附图1、附图2所示。这两种线岔成本低、安装方便,但由于限制管抗弯刚度小,难以满足受电弓动态接触压力50
目前,小半径曲线钢轨波浪磨耗引发的问题已经成为山区铁路的一大重症、顽症,严重制约了设备质量的提升和工区劳动效能的发挥,使线路养护成本成倍增加,需要引起高度关注。作者
近年来"工业4.0"持续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无论是德国抛出以CPS为核心的工业4.0、美国推行"软"服务为主的工业互联网、日本提出以人工智能为突破口的工业4.1J,或是中国实施两化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