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有效市场、随机漫步以及混沌理论等的流行,指数投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海外指数基金的突出业绩铁证如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投资者,80年代末开始取得迅猛发展,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指数基金具备许多独特的优点。然而,对我国三只优化型封闭式指数基金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指数基金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指数基金,其操作要点、管理方法以及业绩表现等都与指数理念有一定差距,表现为:指数基金中积极管理的现象明显,没有发挥低成本优势;指数基金与所跟踪指数的拟合度不高,其涨跌幅度均低于所跟踪指数;从总投资收益率和风险调整收益率角度比较,指数基金不如一般积极管理的投资基金。
导致以上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指数基金的生存基础是具有一个有效的证券市场,而我国证券市场缺乏有效性;股权极度分割、新股高速扩容、上市公司集中度低、沪深两市股指割裂等一系列中国股市的特色问题,导致我国指数不具备良好的投资性;积极或消极投资理念的定位模糊不但阻碍了积极投资管理优势的发挥,而且限制了指数基金内在的本质优势。
解决问题需要对症下药,澄清症结方能有的放矢,文章最后提出了发展我国指数基金的若干建议。
本文创新之处:实证部分从业绩纵横向对比等多角度分析,并构建两个市场基准组合做了风险收益调整,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我国现有指数的可投资性低,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证券市场特有的全流通、高速扩容、低集中度,并且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