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铁碳填料的制备与废水除磷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z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碳微电解是利用金属腐蚀原理,形成原电池对废水进行处理的工艺,又称内电解法。铁碳微电解可实现对废水中的磷、COD、重金属等污染物得同步处理,是一项被广泛研究与应用的废水处理技术。目前主要商业填料普遍采用铁基材料(铁屑或铁粉)与固体碳基材料(炭粉、煤炭、活性炭等)通过物理混合堆填或焙烧成型(规整化)的制备方式,这种铁碳固体颗粒或粉体的物理混合物,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存在反应速率慢、污染物去除效率低等问题而影响废水的处理效果和效率,且长期使用易于钝化和板结,造成实际应用中填料更换频繁增加运行成本,制约了微电解技术的推广应用。本课题针对目前微电解填料制备技术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铁碳微电解填料的制备工艺,通过改变铁碳活性组分的结合方式,在铁基材料表面均匀沉积碳微粒,建立微尺度规模的铁碳一体化微电解体系,以增加单位体积内微原电池数量及铁-碳接触面积,实现对污水污染物高效的脱除性能。本论文主要从技术原理、工艺优化、应用评价三个方面对新型铁碳微电解填料制备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新型微电解填料的制备与表征。以焦油为碳源,以海绵铁为铁基材料,通过均质化-碳化-成型新方法制备新型铁碳一体化微电解填料,采用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仪(SEM-EDS)、X射线衍射仪(XRD)和元素分析仪等技术手段对各关键处理阶段填料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碳化处理过程产生大量碳微粒均匀附着于铁基材料表面及内部孔道,利于增加铁碳有效接触面积,通过深度还原提高填料中单质铁的含量以提高微原电池数量,使得新型填料比传统填料表现出较高的除磷性能。(2)新型微电解填料制备工艺优化实验研究。采用单因素法分别开展了新型填料的碳化和成型参数优化实验,通过考察焦油比、碳化/焙烧温度以及恒温时间对碳化/焙烧过程的影响规律,获取了优化的操作参数;在焦油/铁比0.3、室温升至950 ℃恒温0 min的碳化处理条件,以及粘结剂30%、900 ℃恒温焙烧90 min的成型处理条件下制备的填料对磷脱除率达98%,出水磷浓度达到GB18918-2002要求A类城镇污水中磷排放标准。(3)新型微电解填料处理废水应用评价。以污泥厌氧消化后脱水滤液和工业废水为处理对象,选择优化条件下制备的新型铁碳填料进行应用评价实验,采用单因素法考察了操作条件对填料脱除磷及COD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新型铁碳填料可实现对磷和COD的同步脱除,提高固液比和曝气量、降低初始pH、延长反应时间可有效提高填料对污染物的处理性能,优化评价条件下出水TP均可达到排放标准。
其他文献
镁合金是已使用的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具有高的比强度、比刚度和减震性,易回收等特点,在汽车、电子、航空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较低,应用受到很大的
目的: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观察PLK1(Polo-like kinase 1)低表达与抗肿瘤药物RITA(Reactivation of P53 and induction of tumor cell apoptosis)对Raji细胞增殖等生物学行为的
选用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MAA)、马来酸(MA)等3种不同聚合单体与聚醚(TPEG)、巯基丙酸(MPA)等单体在引发剂的作用下进行共聚反应,合成一种具有良好分散、保持效果的聚羧酸
目的 分析研究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相关的产程护理策略。方法 随机抽取2011年5月至2014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68例选择阴道分娩的瘢痕子宫在此妊娠阴道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正> 佛教在中国流传近两千年,重要的佛教经论和资料都保存在中国的汉文、藏文、傣文佛教经籍之中。为了适应当前的大好形势,对于我国的佛教《大藏经》,实有重加整理、编纂、
采用盐酸洛哌丁胺建立小鼠便秘模型和肠蠕动抑制模型,通过小鼠排便实验和小肠推进实验,观察记录小鼠排便粒数、重量、首次排黑便时间及小肠推进率。研究结果发现,水苏多糖各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不仅解决了广大人民的就业问题,增加了人民的收入,还带动了整体经济的发展。但是在我国当前的
本文通过在药皮中加入石墨、钛铁、钒铁、钼铁等组分,使其通过电弧冶金反应生成具有高硬度的TiC、VC、Mo2C等碳化物颗粒,研制出TiC-VC-Mo2C颗粒增强Fe基的耐磨堆焊焊条。采用透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于一国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大学生信用体系建设更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当前高校内普遍存在学生诚信缺失和学校监管不足的问题。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