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成年人问题所涉及层面广,不但起因、本质与特性复杂,评估、构建与运作的适当对应策略也相当棘手,牵一发而动全身。各国如此,我国也不例外。未成年人徘徊于偏差与越轨行为之间,继而滑向犯罪,非一朝一夕使然。其原因固然很多,但不外乎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的交叉影响。而对其防治应溯本究源,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实现综合治理。在强化未成年人个体身心健康,促其自发向上、远离犯罪的同时,更应建立少年犯罪与偏差预防、控制和矫正的全方位防火墙。时下,构架防卫未成年人犯罪与越轨、矫正其不良行为以重返社会的制度日益重要,建立经世致用的矫正体系更是迫在眉睫。虽然在现行司法体制下,我国也设有少年法庭、工读学校以及未成年犯管教所等常设机构,但尚与国际惯例的标准相差甚远:对未成年人问题较多以刑罚或收容教养等准保安处分措施处理,缺乏应有的福利保障与人文关怀。怎样拯救教育这些罪错少年,是当前司法工作中必须落实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进行深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契合我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的理论构想,旨在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第一章详细介绍社区矫正的概念、特点,以及针对目前我国社区矫正所出台的法律法规,适用人群,矫正成效等。然后对未成年人进行界定,明确纳入社区矫正的未成年人的范围,结合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理论依据突出了对未成年人进行矫正的价值。第二章在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进行了古今中外的综合对比后,发现目前我国社区工作矫存在的不足。以山东省青岛市矫正模式为例,简要介绍了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工作方法与现状,并指出现行法律制度下我国矫正工作的不足。第三章针对以上章节所提出的未成年人矫正工作的不足之处,从法律角度出发,分别从立法与执法主体、少年检察机构和少年缓刑制度等方面对此进行探讨。第四章主要立足于社会视角探讨社区矫正的社会化措施,希望能让更多的未成年人避免监禁刑的负面影响,通过社会化措施改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