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谣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历朝、历代都有极为丰富的童谣作品,“童谣”也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儿童作为一个特定的群体主体,有着一种纯天然和纯自然的力量。童谣作为少年儿童的歌谣是从少年儿童嘴巴里表现出来的现实世界,是少年儿童对现实世界的评价活动。童谣是普遍而重要的社会现象。因而,童谣不仅成为文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而且必然成为哲学的研究对象。本篇论文分成三章。
第一章是对“童谣”问题的一个概述。其中包括“童谣”的研究概括,主要涉及到一些基本的概念,例举了中国历史上的“童谣”。
第二章是对童谣的民众评价论本质进行分析。这是本文的重点部分。童谣反映了儿童群体主体的“喜怒哀乐”。一首童谣的形成和传播体现了民众评价活动的本质规定性。
第三章分析了校园中的“灰色童谣”。与绿色童谣相对应的灰色童谣作为一种广泛流传于少年儿童群体中的童谣,有其深刻的原因。需要对“灰色童谣”的类型、形成原因作出分析,还需要对“灰色童谣”进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