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童谣的评价论思考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yzkmyzkm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谣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历朝、历代都有极为丰富的童谣作品,“童谣”也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儿童作为一个特定的群体主体,有着一种纯天然和纯自然的力量。童谣作为少年儿童的歌谣是从少年儿童嘴巴里表现出来的现实世界,是少年儿童对现实世界的评价活动。童谣是普遍而重要的社会现象。因而,童谣不仅成为文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而且必然成为哲学的研究对象。本篇论文分成三章。 第一章是对“童谣”问题的一个概述。其中包括“童谣”的研究概括,主要涉及到一些基本的概念,例举了中国历史上的“童谣”。 第二章是对童谣的民众评价论本质进行分析。这是本文的重点部分。童谣反映了儿童群体主体的“喜怒哀乐”。一首童谣的形成和传播体现了民众评价活动的本质规定性。 第三章分析了校园中的“灰色童谣”。与绿色童谣相对应的灰色童谣作为一种广泛流传于少年儿童群体中的童谣,有其深刻的原因。需要对“灰色童谣”的类型、形成原因作出分析,还需要对“灰色童谣”进行引导。
其他文献
作为“天人”之学的中国哲学,其视角必然以人类的生存为中心而展开。人类独有的思辨心灵成全了对自我反思实践的落实。无疑,中国哲人眼中的世界是充满价值意义的世界,而价值的赋
科学精神作为人类精神中积极向上的稳定的精神因素,对人们发挥着重要的凝聚和激励功能;它辐射和发散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渗入到大众的意识深层,对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以及
20世纪以来,蓬勃发展的信息技术使世界呈现一片崭新的景象,而最引人注目的是近年来计算机和信息网络的迅速发展。回顾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再也没有哪种象计算机网络技术这样
自然观是指人们对自然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不同的自然观会引发人们对待自然的不同态度和方式。因此,随着当今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对自己原有的自然观进行了不断的反思,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