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日坝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及与其周边断裂的运动学关系

来源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被引量 : 31次 | 上传用户:fangtiet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碰撞,导致了青藏高原的大幅度隆升,并造就和改变了整个欧亚大陆的构造格局,并对亚洲地区的气候与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还造成了青藏高原向东运动。青藏高原东缘形成了整个高原最为陡变的地形梯度,是目前研究青藏高原向东运动及青藏高原东缘隆升机制的重要场所。2008年汶川Ms8.0级地震造成了龙门山断裂带的破裂,这更激发了对青藏高原东缘隆升机制研究的兴趣。关于青藏高原东缘的变形机制主要有两个端元模式:一种是大陆逃逸模式,认为青藏高原东缘的变形主要集中在重要的活动边界断裂上;另一种是管道流模式,认为变形在青藏高原东缘地区广泛分布,活动断裂所承担的变形量很小。已建立的用来解释龙门山隆升和汶川地震的发震机制的模式均认为青藏高原东缘的变形主要集中在龙门山断裂带上,但这些模式未对川西高原在青藏高原向东运动中变形吸收的作用进行讨论。龙日坝断裂带位于龙门山以西约200km,与龙门山断裂带大致平行。初步研究认为该断裂带中段晚第四纪具有较强的活动。从构造上来看,该断裂带是一个重要的次级边界构造带,它把巴颜喀拉块体分为阿坝和龙门山两个次级块体。断裂带以西地貌上为相对平坦的高原面,断裂以走滑运动为主;以东为地形起伏的龙门山隆起,断裂以逆冲作用为主。那么,龙日坝断裂带详细的几何展布特征怎样?其晚第四纪活动强度如何?最新一次大震的离逝时间是多少?断裂上的大震破裂模式是什么?2008年汶川地震造成了相距~15km的两条近平行的映秀-北川断裂和灌县-江油断裂的级联破裂,而龙日坝断裂带中段上的两条近平行的断裂仅相距~20-30km,是否也会发生级联破裂事件呢?但在龙日坝断裂带上缺少历史大震的记录。另外,作为青藏高原向东运动中遇到的第一个阻隔的龙日坝断裂带在青藏高原东缘变形分配中承担什么样的作用?龙日坝断裂带的北段似乎与昆仑断裂带相连,那么其与昆仑断裂带具有什么样的运动学关系?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能为龙日坝断裂带上的地震危险性评价提供定量资料,而且有助于对青藏高原向东运动及青藏高原东缘隆升机制的理解。本论文在分析整理前人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解译,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确定龙日坝断裂带的几何展布特征;并对断错微地貌进行详细测量和测年(碳14和光释光),计算其晚第四纪滑动速率;同时,开挖古地震探槽,恢复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破裂历史,分析断裂的破裂行为。此外,还对昆仑断裂最东段的塔藏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特征进行了详细调查。最后,通过地质学滑动速率和GPS速度资料综合分析龙日坝断裂带在青藏高原东缘变形分配中的作用。通过上述研究,主要得到如下认识:1)龙日坝断裂带中段由两条近平行的断裂(毛尔盖断裂和龙日曲断裂)组成,且断错地貌清晰。其中毛尔盖断裂主要沿着毛尔盖河和羊拱沟的北侧基岩山坡展布,发育断错山脊和断错水系,其晚第四纪活动表现为右旋走滑;龙日曲断裂主要沿龙日曲河和雀儿登河北侧山坡通过,发育断错山脊和断错山前洪积扇,形成显著的断层陡坎,表明该断裂以右旋走滑为主,兼有向南东方向的逆冲作用。断错地貌表明龙日曲断裂自18ka以来右旋走滑速率为2.5±0.4mm/yr,而自约11ka以来的右旋走滑速率为1.4+0.4/-0.3mm/yr,其上的垂直滑动速率均非常小(0.1~0.2mm/yr)。毛尔盖断裂自约21ka以来的右旋走滑速率为2.3+0.4/-0.3mm/yr,但自约9.5ka以来右旋走滑速率为0.7±0.1mm/yr。这些结果表明整个龙日坝断裂主要表现右旋走滑,兼有非常小的向南东逆冲的分量。而整个龙日坝断裂带中段的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总的平均右旋走滑速率为4.8mm/yr,但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滑动速率约为7.5mm/yr,而全新世以来的滑动速率约为2.1mm/yr,滑动速率的降低可能与青藏高原向东运动的减慢有关。2)龙日坝断裂带南段断续展布,在观音桥一带出露最好,其全新世水平滑动速率为0.3~0.5mm/yr,垂直滑动速率为0.2~0.3mm/yr。龙日坝断裂带北段走向转为近南北向,变形分散在至少两个分支上。西支活动性较弱,断错晚第四纪地貌不清晰,而东支出露较好,具有向西逆冲分量,全新世以来的右旋平均走滑速率约为0.8mm/yr,平均垂直滑动速率约为0.3mm/yr。3)在昆仑断裂的东端,存在着多条晚第四纪活动的断裂。塔藏断裂西段以走滑运动为主,全新世以来左旋走滑速率为2.9±0.7mm/yr。而东段表现为向南西方向的逆冲,全新世平均滑动速率向东逐渐降低,从约1~1.5mm/yr到~0.3mm/yr,到最东端的塔藏镇仅表现为全新世河流阶地中地层的褶皱变形。塔藏断裂应为昆仑断裂的最东段,与昆仑断裂的主干断裂(玛曲段)之间以一个拉分盆地相隔。而岷江断裂以向东的逆冲作用为主,全新世以来的垂直滑动速率为0.37~0.53mm/yr。4)在龙日坝断裂带中段上开展的古地震探槽研究表明,毛尔盖断裂晚第四纪以来共有了三次古地震事件,分别发生在距今5170±80、7100±70和8510±420cal yr BP,基于断裂长度和估算得到的同震水平位错量可计算出其震级为Mw7.2~7.4。而龙日曲断裂上晚第四纪以来共有四次古地震事件,分别发生在距今5080±90、11100±380、13000±260和17830±530cal yr BP,而基于断裂长度可估算得到震级为Mw~7.4。从两条断裂上破裂图像来看,最新一次事件可能造成了两支断裂的共同破裂,其震级为Mw~7.6。而在最新事件之前,毛尔盖断裂和龙日曲断裂表现为交替的活动。如果把龙日坝断裂带中段作为一个整体来看,除了最新一次事件外,整个断裂带似乎符合约2000年复发间隔的准周期复发特征。超过5000年的离逝时间和较高的滑动速率,预示着龙日坝断裂带中段未来具有较高的大震危险性。5)青藏高原从中部以正东的方向向东运动,而在青藏高原东缘受到走向约NE60o龙日坝断裂带和龙门山断裂带的阻挡。来自青藏高原内部的运动一部分转化为沿龙日坝断裂带上的右旋走滑,另一部分继续向东南运动与刚性的四川盆地碰撞,相对较软的龙门山次级块体承担了来自青藏高原内部和四川盆地块体的挤压,导致了山体抬升和龙门山断裂带上的逆冲兼右旋走滑作用。与龙门山断裂带一样,龙日坝断裂带的两个分支断裂交汇于深约20km的滑脱面上。GPS速率和地质学速率均表明龙门山断裂带在吸收青藏高原东缘变形中承担重要的作用,但龙日坝断裂带也这个应变分配过程中也承担着同等重要的作用。龙门山次级块体在来自青藏高原内部的向东的推挤和来自四川盆地北西向的挤压,龙日坝断裂上较陡的断层倾角使得其主要承担走滑运动,而龙门山断裂带较缓的断层倾角使得其主要承担逆冲作用。6)横穿岷山隆起近东西向的GPS剖面和昆仑断裂东端的活动断裂的地质学滑动速率结果表明,昆仑断裂主断裂玛曲段上的左旋走滑位移除了一小部分转化为塔藏断裂东段的逆冲作用外,大部分转化为沿龙日坝断裂带北段、岷江断裂、虎牙断裂等南北向构造上近东西向的地壳缩短,进而导致了岷山的隆升。若尔盖盆地可能是一个与岷山西部隆升有关的小型前陆盆地。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结合基础知识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例如,用集合图圈的办法,加深学生对数的认识,直观地表示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形象地说明约数,公约数、最大
【正】通讯作品的成败,从某种意义上讲取决于有没有一个好的构思。如果你的面前摆放着一篇通讯的精品之作,那么,阅读时你会惊喜地发现,它的构思定会与众不同。构思是一种创造
地震勘探中层析成像、剩余静校正、反褶积、AVO等问题都是反演问题。反演根据算法不同可分为线性(拟线性)反演和非线性反演。线性反演具有理论较为成熟、运算速度快等优点;但不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裂解炉这一设备在蒸汽热裂解法制作乙烯里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是在操作中,裂解温度过高的话,就会导致裂解炉管在进行工作的时候,出现失效的情况,从而使得裂解炉没有办法
挑选2018年发生在长江流域的8次大范围降水过程,对国家信息中心二源降水融合产品和多源降水融合产品进行适用性评估。结果表明:(1)降水融合产品对长江流域降水的估算结果平均
以铌酸钾颗粒为前驱体,经酸化和剥落处理,在简单、温和的条件下制得铌酸钾纳米管。透射电镜结果表明,产物具有管状形貌,且管形完整、管径分布窄、长径比大。研究了铌酸钾纳米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对2018例屈光不正作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患者为双眼屈光不正,单眼仅占2.58%,近视多于远视,两者比例为3.6∶1,单纯近视多于复性近视散光,单纯远视多于复性远视散光。
萧英达教授,江西省赣县人,于1927年出生于一个贫穷家庭。现任南开大学会计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是中国审计学会理事,中国注册审计师协会理事,审计署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