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制艺”考论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an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厢》制艺是清代初期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是《西厢记》与八股文的历史性结合。它以《西厢记》中唱词为题目,以八股文代人立言的形式描述《西厢记》人物心中所想。经本文考证,《西厢》制艺的创作始于清代文人尤侗,他的名篇《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被视为“游戏八股”的代表作。 《西厢》制艺的流传自成系统,并与金圣叹批点《第六才子书西厢记》(简称金批《西厢》)的出版及传播密切相关。也正是因为如此,使得历来对于《西厢》制艺的作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由此被牵扯到的文人有金圣叹、陈维崧、尤侗、唐伯虎、黄周星、钱酉山等。经本文考证,发现在《西厢》制艺的出版和流传的过程中,出现了伪托的现象以及对作者情况的误解,同时,也发现《西厢》制艺自身版本的变化极其复杂,并出现许多重叠交叉的现象。这些错综交织在一起种种因素使得《西厢》制艺作者的真实面貌难以被人们发现。 总体说来,本文对《西厢》制艺缘起和流传做了详细的考证,得出结论:《西厢》制艺自尤侗作第一篇,黄周星续作六篇称《秋波六艺》,钱酉山编著《雅趣藏书》,其中的二十篇《西厢》制艺成为以后《西厢》制艺创作、改写、流传的基础。此后在康熙末年到乾嘉时期出现了《才子西厢醉心篇》二十四篇和《六才子西厢文》二十篇两种主要的《西厢》制艺版本,又在清代中后期到清代末期出现了伪托唐伯虎所作的题名为《唐六如文韵》的十六篇《西厢》制艺。在此结论基础之上,本文进一步考证了《西厢》制艺和金批《西厢》的关系,以及伪托《西厢》制艺作者的缘由。最终证明《西厢》制艺的作者和编者与金圣叹、陈维崧、唐伯虎等人无关。自《雅趣藏书》以后出现的《西厢》制艺,其真正的作者已无法考证,推断应是清代下层文人所作。 本文也考查了《西厢》制艺的文体特点。发现《西厢》制艺自产生起就具有“游戏”特征和评点作用。其“游戏”风格表现为文章内容上的自由,摆脱了科举八股和代圣贤立言的束缚。而《西厢》制艺的评点作用则是一种客观现象和客观结果,并非文人有意为之。清代文人受到八股取士的困扰以及文化专制的压迫,这些现实状况一方面使一些文人对科举制度以及八股文体的产生逆反心理,急于突破束缚,另一方面也使得《西厢》制艺随之起落沉浮,不断变化发展,最终彻底独立出来,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文学样式。
其他文献
在清代《诗经》研究史上,姚际恒与戴震有着特殊的地位。但学术界对他们的《诗经》研究涉及甚少。本文以比较的形式,在摘录实例的基础上加以评述,总结姚、戴各自的特点与成就。论
二次结构构造柱模板常用施工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构造柱模板施工方法改进,既能满足规范要求,又具有易操作、质量易控制、消除很多通病,混凝土外观质量好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