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顺应论角度看《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的低调陈述言语行为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zhijia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调陈述作为一种常用的言语策略,广泛存在于日常言语交际和文学作品之中。它用一种委婉的、有节制的表达方式来代替较为直接或唐突的言语,以取得缓和语气,避免刺激,产生幽默或嘲讽等语用效果。本文和前人的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首先,本研究所选用的语料来自文学作品,将每个语料和其使用的语言语境、交际语境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前人研究的语料来源不一且数量有限。有的选自日常会话,有的选自中外不同的文学作品,而且一般只是对语言现象进行表层分析,忽视了交际语境对语言策略采用的影响。其次,本研究将低调陈述视为一种言语行为。不仅探讨低调陈述言语行为在语言不同结构层面的表现形式及其运用机制,而且较为系统地总结了低调陈述言语行为的语用功能。之前的多数学者大多将低调陈述看成一种修辞格,对低调陈述修辞的语言形式和语用特点进行研究。本研究采用的这一视角有助于更深入地展现低调陈述言语的构成特点和生成机制,并从一个新的角度全面地探讨低调陈述的语用功能。再次,本文将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运用于低调陈述言语行为的研究,将低调陈述策略的选择视为对社交世界、物理世界和交际者的心理世界的顺应结果,从动态顺应的角度研究低调陈述言语行为的形式和功能本文以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作为理论框架,对英国小说家D.H.劳伦斯的名著《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的低调陈述言语进行语料分析,从言语行为的角度探讨低调陈述对各种语境(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的顺应性特点,分析低调陈述在语言不同结构层面上的表现形式,研究低调陈述言语策略的运用机制,力图发掘人们在交际中运用低调陈述言语策略的社会心理基础,找出影响低调陈述言语策略选择的变量因素,并结合具体的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来研究低调陈述言语行为的各种语用功能。本文是基于语料分析的定性研究,通过对小说《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低调陈述语料的分析,来探讨低调陈述的构成方式和语用功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分别从词汇构成、语法构成和修辞构成三个层面论述了低调陈述言语行为的表现方式,揭示了语言结构和功能相顺应的特点。在语用功能方面,本文归纳总结了低调陈述言语行为的四大功能:策略功能、礼貌功能、特殊语言效果功能和模糊功能。根据低调陈述言语行为在不同语用功能内存在的细微差别,作者对这四大功能又进行了细划。最后本文结合不同的交际语境探讨了性别、社会距离、相对权势、强加程度等社会变量因素对低调陈述言语策略采用的影响。本文从顺应角度对低调陈述言语行为的表现方式、生成机制和语用功能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充实了以往学者对低调陈述的研究成果。本研究有助于人们从语用学角度来更深入地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同时,本文对低调陈述言语策略运用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加深人们对这一语言策略的理解,从而增强人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实现成功交际。
其他文献
日本放送协会每天都在使用18种语言面向全球播放各种节目,广播的信息主要来自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有调频广播、调幅广播,还有互联网电台等不同的播放形式。  日本放送协会特别重视邀请听众参与节目互动,尤其是在线投票的方式。以中文节目为例,2015年11月,我们在东京专门制作了中文类的专项节目,通过一位日语播音员与一位说中文的同事一起来进行互动的主持。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会邀请中国的听众给我们发送一些信息
伊迪丝·华顿(Edith Wharton,1862-1937)是美国19世纪末一位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评论界关注较多的美国经典女作家。其作品《纯真年代》(1920)、《欢乐之家》(1905)受到美
随着文化转向在翻译研究领域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从文化的角度研究翻译,让翻译摆脱文学和语言学的束缚,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翻译不再被看作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行为,而是一种改写和重新
学位
乔治·爱略特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性作家之一,其主要作品有《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米德尔马契》、《丹尼尔·德龙达》等。其中,《织工马南》是她早期最为著名的一部小说
杰克·伦敦是美国杰出的自然主义作家。他一生作品颇多,最著名的有《马丁·伊登》、《野性的呼唤》、《热爱生命》等。许多学者主要从社会历史批评和自传体分析对《马丁·伊登
话语标记的研究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后很多学者都对话语标记进行过大量研究,但是话语标记语在定义,分类及功能的界定上却没有形成统一的论述。因此,对这篇电视访谈录里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