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乔木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学生运动的领导人之一,拥有“中共中央一支笔”的美誉。在担任毛泽东秘书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公务文书及评论,这些作品主要集中在《胡乔木文集》。他的作品紧扣中国政治形势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胡乔木早在1958年就从公文功能出发,依据受文者提出了衡量公文书写的三个标准,即是要吸引人看得下去、要使人能看得懂、要能说服人和打动人。他指出公文内涵要富有理论的力量,具有科学性、逻辑性,而且表达要给人以美感和愉悦之情,做到准确把握思想脉搏和情感所在,需要因时、因人、因地制宜将美感理念贯穿于胡乔木公文思想始终。胡乔木公文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他将精细巧妙的构思立意、浑然一体的严谨结构、充满激情的优雅文字,水乳交融地物化到公文“静的属性”中,充溢着整个公文“动”的内涵。胡乔木作为“中共中央一支笔”,其政论文也透露出那种折服人心的高山流水般的冲畅文气,文章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战斗力、号召力和影响力。政论文合理恰当运用表达作者观点的各种事实、数据或理论,写作注重修辞手段的灵活运用和文章结构的整体把握。胡乔木政论文内在的生命力体现在作者的体魄、思想、情感和学识等身心要素方面,一句“文如其人”是人的生命力赋予文章内气的外在表现。胡乔木具有广博的知识储备、扎实的理论素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思维品质、丰富的生活阅历等,同时加上其本人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强烈责任感,成就了胡乔木政论文喷薄而出,气势如虹。本文主要论述《胡乔木文集》公文以及政论文语言的准确性总共分四章进行。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公文及公文语言、政论文和公文与政论文语言的要求。第二章详细介绍相关课题研究现状及研究的意义。第三章具体研究胡乔木公文与政论文语言准确性。第四章总结胡乔木公文与政论文语言对现代公文写作的灵感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