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后,中国掀起了一轮新的移民浪潮,这一时期出国的人被称为新移民,新移民中书写移民经验的作家被称为新移民作家。在移民作家中,用母语创作的,被称为华文作家,用获得语写作的,被称为华裔作家,但由于两类作家都书写了华人的移民经验,在内容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本文选取北美移民作家中颇有成就的哈金和张翎的作品为研究文本,以文本中的新移民形象为切入点,比较两位作家对这一形象书写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挖掘背后隐藏的文化原因,深入剖析新移民作家对中国人个体形象及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绪论部分交待了论文的研究缘起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第一章对北美新移民背景和两位作家经历及作品进行简要介绍。第二章分析哈金和张翎两位作家所描写的新移民形象:工作中的知识分子,恋爱婚姻中的男女群像,亲情世界中的角色,通过对移民形象的分类比较,进而分析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第三章借助接受美学、后殖民主义等理论来分析两位作家不同文学书写的深层次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在于哈金对中国和中国人的塑造存在着东方学的书写倾向,而张翎则是站在“第三空间”的位置上,对中国形象进行塑造。在此基础上,挖掘两位作家的文化态度对创作的影响,以及两位作家的东西方文化接受对其作品文化价值选择的影响。第四章主要讨论了新移民形象研究的意义。着重探讨了张翎的华文书写对当代文坛的意义,以及两位作家的新移民形象书写对当代中国人形象和中国形象塑造的意义。余论部分概括本论文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和意义,对论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补充说明,并提出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可能继续深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