楸叶泡桐和台湾泡桐四倍体诱导及其体外植株再生体系建立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we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泡桐(Paulownia spp.)是重要的速生、用材和庭院绿化树种,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泡桐存在着丛枝病、低杆大冠的问题影响了泡桐的生长,为了获得优良的泡桐材料,扩大种质资源,获得林木新品种。本试验以楸叶泡桐和台湾泡桐二倍体作为试验材料,利用秋水仙素结合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了泡桐四倍体的诱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四倍体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为两种四倍体泡桐的推广奠定了基础。经过大量的研究,取得以下成果:  (1)获得了2种泡桐四倍体植株。四倍体楸叶泡桐在预培养6 d,秋水仙素浓度为30mg·L-1,侵泡时间为48 h中诱导率达到最大,最大诱导率5.83%;四倍体台湾泡桐在预培养6 d,秋水仙素浓度为10mg·L-1侵泡时间为48 h中诱导率达到最大,最大诱导率6.9%。  (2)泡桐四倍体的鉴定。利用染色体计数的方法检测楸叶泡桐和台湾泡桐变异植株根尖细胞染色体数80,是对应二倍体泡桐的2倍;流式细胞仪检测2种泡桐四倍体叶片中单细胞DNA含量均是对应二倍体的2倍。  (3)2种泡桐四倍体与对应二倍体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差异比较。2种泡桐四倍体植株叶片大小,厚度,叶片颜色,气孔均比对应的二倍体增加,但是气孔密度减少;叶绿素含量、SOD活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也同样呈现增高现象,而POD活性则与之呈现相反的规律。经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台湾泡桐的抗逆性较楸叶泡桐的抗逆性强,四倍体泡桐的抗逆性大于二倍体,台湾泡桐四倍体抗逆性最强,楸叶泡桐二倍体最弱。  (4)筛选出了2种泡桐四倍体植株再生体系的最佳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四倍体楸叶泡桐和台湾泡桐的最佳外植体均为叶片,两种泡桐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分别为MS+0.3NAA+14BA和MS+0.1NAA+14BA,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分别为MS+0.3NAA+16BA和MS+0.3NAA+16BA,根诱导的最适培养基分别为1/2 MS和l/2 MS+0.1NAA。
其他文献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化感作用对解释植物个体、种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植物群落的构建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对农林生产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深入研究化感作用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
大庆市因石油而建立——是名副其实的石油城,除了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外,同样拥有着丰富的滨水资源。然而在油城发展的历程中,滨水资源成为了城市建设和石油资源开发的牺牲品,
林下植被是森林林下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等的统称,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生态系统中林下植被的分布和生长特征受到林分乔木层特征的限制;另一方面,林下植被也通
本文运用景观规划学、景观设计学、园林植物学、景观生态学、心理学、美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以全椒县襄河景观带为研究对象,在配置植物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应用植物的季相
ASTER是美国最先进的卫星之一Terra(EOS-AM1)搭载的对地观测传感器,它不仅具有15米的高空间分辨率,而且有从可见光到远红外的14个观测波段,并且每一景图像都包含了一个立体像对,
本研究以小×胡杨(Populus simonii×P.euphratica)、741毛白杨(PopulusaIba×(P.davidiana×P.simonii)×P. tomentosa)为试材,进行了再生体系、农杆菌介导的抗逆基因转化研究
本文以安徽省休宁县2009年SPOT5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Erdas平台对遥感图像进行波段组合和最佳波段提取、几何校正、图像拼接和裁剪等预处理,同时建立不同林地类型遥感影像解
神农香菊(Dendranthema indicum var. aromaticum)为我国特有物种,以其在菊科植物中罕见的浓郁香气、精油中高效的抗菌及抗氧化活性,自其被发现以来,一直受到各方学者的广泛
本文根据少量的云南松地面样地对应的遥感和GIS信息,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理论建立以小班样地为单位的蓄积量估测模型对小班样地进行蓄积量估测。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和结论如下:
上世纪40年代建筑师们开始提出“中介空间”的概念,欲创造出更富于人性的建筑空间,摆脱早期功能主义过于强调建筑的实用功能要求而忽视人性需求,荷兰结构主义大师阿尔多·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