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人群健康,中药对其防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特点,中医学认为情志、饮食、劳逸失调而致血行不畅,瘀血痹阻心脉,胸阳不振,心血瘀阻而为胸痹心痛。近年来对治疗药物的研究开发非常活跃,出现了多种新药,但是从临床应用情况的调查来看,总的显效率不高。本课题旨在研究一种服用方便、毒副作用小,突破传统产品功效单一的缺陷,有效成分可同时对心、脑、血液和血管进行同步康复的药物。本文以三味药相辅相成,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伴随高血脂等为主题,进行了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及初步药效学研究。在提取制备工艺研究中,比较了银杏叶水煎煮、乙醇回流、乙醇渗漉三种提取方法并选择了乙醇回流提取,对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四个因素按L9(34)正交表进行实验,优选了银杏叶有效部位——总黄酮醇苷类成分的最佳醇提工艺: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加5倍量乙醇,提取1小时,在银杏叶纯化的制备工艺研究中,进行了硅藻土用量的考察、以总黄酮醇苷的含量为指标确定了最适宜洗脱条件:洗脱剂浓度70%,洗脱剂用量60ml,药材与硅胶的比例为1:2。在丹参与泽泻的提取工艺研究中,以水提活性部位丹参素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对加水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三个因素按L9(34)正交表进行了实验,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加水10倍量,提取2小时。在制剂工艺研究中,考察了基质、冷却剂的种类,药物与基质的最佳配比以及药液滴制温度等条件,筛选了滴头的内外径大小、滴速、滴距以及冷却剂的温度,确定了复方银杏叶提取物滴丸的处方和制备工艺:银杏叶提取液浓缩后的浸膏与丹参、泽泻水煎液浓缩后的浸膏合并,65℃下减压干燥成干浸膏后加入适量PEG6000、PEG1000加热熔融,滴入液体石蜡中,收缩冷凝成1000丸,成品服用、携带方便。对复方进行了质量标准研究,包括性状、薄层鉴别研究、总黄酮醇苷的含量测定研究、检查。分别以丹参对照品和对照药材作为对照,对样品进行了薄层色谱鉴别研究,样品研碎,加水适量,超声波提取10分钟,离心,取上清液,加稀盐酸1ml和醋酸乙醋3ml,振摇提取,提取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甲醇10ml使溶解,制成供试品溶液,以硅胶G为固定相,甲醇-丙酮-甲酸(25:10:4)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浅暗红色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方法学考察结果显示:对照品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8.74%,重复性、稳定性良好,并对范围进行了考察,低限为-66.7%,高限为+100%时,本品含量测定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较好,对滴丸十批样品进行测定,鉴别和含量均达到要求。试验证明:本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阴性无干扰,可用于复方银杏叶提取物滴丸的质量控制。在药效学研究中,本试验将小鼠分为七组,通过研究复方银杏叶提取物滴丸对小鼠凝血时间及微循环的影响及对正常小鼠和肥胖模型小鼠体重、肝重、血脂指标(TC、TG、HDL-C、LDL、AI)、Lee氏指数等的影响,观察其对冠心病、心绞痛伴随高血脂预防和治疗的功效,确定了有效成分,为提取工艺的设计和试验奠定了研究方向,确定了复方的交互作用,作为心血管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药物,有一定的开发价值。在初步稳定性实验研究中,对本品进行了长期试验、加速试验,基本了解药品的质量特点与变化规律,长期试验与加速试验表明,样品在正常的室温条件与恒温恒湿条件下考察6个月,各项考察指标均符合规定,稳定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