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上拥有着数之不尽的灿烂文明,悠久的中华文明就是其中之一。我们有着伟大的文化传统,璀璨的中华文明,就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劳动与实践中所创造的出来的,这些精神财富在当今属于全人类。在这些精神财富中,造物方面尤为突出。我们的古人秉持“天人合一”的造物观念,身体力行的传承礼治文化,延续祈福纳吉装饰元素,选取的材料来自自然,或为天然泥土、或为植物纤维,一切皆为自然造化之物。深刻的体现了古人对于工艺、对人文底蕴的深厚认知,这些都源自于人们对于生活的浓浓情愫。其中,不乏有满足人们精神世界的民间玩具。千余年来,逐渐积淀成为我们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重大文化艺术宝库。因此,发掘和研究这些中国传统工艺对于我们现代玩具设计的再创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戏剧是这些精神财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古老而传统的特殊的艺术展演形式,称之为唱腔艺术,诞生于中国的封建时代,是人们在农忙后的闲暇,把传统的礼仪道德和古代传说,通过戏剧化的编撰,形成了供人消遣的艺术展演形式。同时由于地域不同,形成的展演形式也有差异,诸如:昆曲、粤剧、淮剧、川剧、秦腔、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河南坠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我们今天被称之国粹的京剧就来源于众多戏曲,它是把中国四个不同省份的剧种,进行汇聚和整合,最后交融在一起所形成的优秀剧种。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京剧这种集各种优秀剧种于一身的传统表演形式,已经无法适应快速的社会节奏,以至于京剧文化传播途径这个难题,成为当今众多社会学者的思考研究项目,相对于传统的中国绘画艺术,中国传统中医来说,京剧艺术的发展确实受到了种种限制,其主要因素就是作为传统的表演艺术遭遇到了新的艺术表演形式的冲击,特别是话剧等舞台表演艺术。京剧作为传统的表演艺术,与传统的生活方式节拍一致,叙事节奏较慢。在现代通行白话文,快节奏的时代里,显然不适应;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艺术表演形式出现,特别是电影、电视剧等出现,使其的观众就越来越少。昔日的大剧种,在当下已经频临消失的危险。本文就是从传统民间玩具与传统京剧的角度,探讨传统民间玩具与传统戏剧的结合与再开发,将北京地区的京剧文化,这种非物质的文化遗产进行实体化,把京剧元素作为传统老北京玩具“兔儿爷”的开发的一个方面,从而形成一种带有浓郁北京地道味道的特殊的文化产品。通过不同的艺术设计方式和表现手法,不仅能够把兔儿爷这一传统玩具形象个性化,同时把京剧的艺术特征进行合理的设计,使之成为传播京剧文化艺术的途径之一。最终通过设计,使之成为对于我们了解古代文化、了解古人生活、了解古代的造物观的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