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对青枯病抗性与酶活性关系的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youcao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番茄青枯病是由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热带、亚热带地区更为严重,该病为土传病害,寄主范围广。目前,番茄青枯病发生日益频繁,造成了番茄的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已成为番茄生产上的重要障碍。然而对番茄青枯病生理生化抗性机制的研究却很少,并且,番茄抗青枯病材料很难收集,这就对番茄抗病育种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传统的鉴定方法多为苗圃和田间调查,费时,工作量大。80年代后,酶法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普遍运用,大大缩短了抗病育种的进程。本文通过研究番茄抗感品种(材料)接种青枯菌前后几种酶活性及同工酶的变化,以预测番茄对青枯病的抗性水平,以便有选择地进行繁殖和育种工作,减少了盲目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推动与抗青枯病有关的其它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和番茄抗青枯病机制的研究。本文研究了S13、S24、L33、L55和强丰5个番茄品种(材料)对青枯病的苗期和成株期抗病性,5种防御性酶(PAL、PPO、POD、SOD和CAT)活性的变化和两种同工酶(PPO和POD)的变化,结果如下:经过常规接种测定,在四川农业大学园艺系试验田番茄病株提取的供试青枯菌菌株具有致病性。番茄苗期采用伤根灌注法接种,接种最佳浓度为3×10~8 CFU/ml。分别于接种后7d、14d、21d周进行发病株率调查。结果表明,S13、S24、L33、L55四个材料发病率在三次调查中均明显低于强丰。综合上述三个时期调查结果,可以将五个番茄材料的抗性水平初步分成三类:S13、S24、L33为中抗;L55为耐病;强丰为感病。番茄成株期采用伤根灌注法接种,接种浓度为6×10~8个菌/ml。结果表明,S13,S24,L33,L55四个番茄材料的抗性指数分别为8.6,8.3,9.5,6.8,均在5-9.9范围内,属中抗品种。而强丰的抗性指数只有2.8,属感病品种。番茄苗期未接种青枯菌处理各品种(系)叶片5种防御酶活性处在动态平衡中。接种青枯菌后,各品种(系)叶片PAL、PPO、POD、SOD 4种酶活性均升高,S13、S24、L33、L55酶活性始终高于接种前,且上升速度、最大增幅、峰值均高于强丰,而强丰接种后酶活性初期高于接种前,后期酶活性则低于接种前。接种青枯菌后,5个番茄材料叶片CAT活性变化紊乱,没有规律。除强丰外其余的四个番茄材料PAL、PPO、POD和SOD活性峰值的高低与苗期感病性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成株期抗病性呈显著正相关,所以,接种青枯菌后番茄叶片PAL,PPO,POD,SOD4种酶可以作为早期筛选抗病育种材料的辅助指标,CAT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番茄苗期接种青枯菌后,S13、S24、L33、L55叶片POD和PPO同工酶谱带数与接种前相比较没有变化,但各酶带的活性均明显增强,而感病品种强丰苗期叶片POD和POD同工酶酶带与接种前酶带强度差异不大,无明显变化。
其他文献
高效课堂,绝不是靠教学技巧能够达到和实现的.教师最根本的专业素养是高效课堂的关键.实现高效课堂的根本途径恰好就在于教师自身的长期的坚持不懈的专业成长.作为一线老师,
期刊
@@
期刊
@@
期刊
@@
在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学设备差、师资缺乏等诸多不利因素造成英语学习极为被动的局面.本文在充分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从而利用有限资源,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期刊
@@
期刊
@@
期刊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有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不但对本学科的学习起到关键作用,而且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结合个人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激发学生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