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腐殖酸、累托石、聚乙烯醇(PVA)等材料制备微球状吸附剂,吸附水中重金属-多环芳烃复合污染物,考察了微球用量、振荡时间、溶液pH值、温度、初始浓度对累托石/腐殖酸微球吸附水中Cu(II)、蒽、菲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吸附条件为:吸附平衡时间分别为4 h、14 h和9 h,微球用量分别为0.005 g/mL、0.1 g/mL和0.02 g/mL,初始浓度分别为30mg/L、10 mg/L、20 mg/L,pH与温度均无需调节,Cu(II)对蒽和菲吸附的有促进作用,邻苯二甲酸对蒽和菲的吸附有阻碍作用。探讨了累托石/腐殖酸微球对水中Cu(II)、蒽、菲吸附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结果表明,累托石/腐殖酸微球对Cu(II)的等温吸附规律可用Freundlich、Langmuir吸附等温式较好的模拟。Cu(II)的吸附过程是自发,吸热、有序的,蒽的吸附过程是非自发,放热、有序的,菲的吸附过程是自发,放热、有序的,吸附动力学规律基本符合准一级、准二级、双常数和Elovich动力学模型,蒽、菲和Cu(II)的吸附速率主要由颗粒外扩散控制。考察了微球对Cu(II)、Cd(II)和Pb(II)三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选择性顺序,研究了几种物质的竞争吸附行为,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Cu(II)、Cd(II)和Pb(II)共存条件下,吸附选择性顺序为Cd(II)>Pb(II)>Cu(II)。在蒽和菲共存条件下,蒽的存在对微球吸附菲有较大影响。在Cu(II)、Cd(II)、Pb(II)、蒽和菲共存条件下,微球对Cu(II)吸附效果最好。对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微球对重金属的吸附主要是羧基与羟基以及羧基与羧基之间的螯合作用,微球对蒽和菲的吸附是通过氢键力、疏水键力或范德华力来实现的。考察了动态条件下,初始浓度对累托石/腐殖酸微球吸附水中Cu(II)、Cd(II)、Pb(II)、蒽、菲复合污染物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浓度越高,穿透体积越小,饱和吸附量越大,流速越小,微球吸附量越大,吸附效果越好。探讨了腐殖酸/累托石微球对实际河水中Cu(II)、Cd(II)、Pb(II)、蒽、菲、COD、TN、TP的异位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微球吸附柱高度越高,穿透体积越大,耗竭体积越大,穿透吸附量越小,饱和吸附量越小。微球吸附柱对COD、TN、TP均有一定的去除率,对TP的去除率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