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2~7岁儿童维生素B12营养流行病学调查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mar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机现况调查获取我国2~7岁儿童维生素B12(VB12)缺乏的患病率,研究血清VB12水平与贫血关系,对影响儿童血清VB12水平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诊断VB12缺乏的特异敏感的指标;观察干预性研究探索口服补充VB12的效果。【方法】1、血清VB12水平的现况调查,了解2~7岁儿童VB12的营养状况;2、观察血清VB12正常儿童与低水平儿童血清半胱氨酸(total homocysteine,tHcy)水平的变化情况;3、口服补充VB12观察血清VB12及tHcy恢复情况;4、测试VB12缺乏儿童口服补充VB12前后智力水平改变情况。【结果】1、2~7岁儿童血清VB12水平高于成人,2~5岁组儿童血清VB12水平有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的趋势,6~7岁组儿童血清VB12水平较稳定;2、我国2~7岁儿童存在VB12缺乏,以边缘性缺乏为主,干预治疗一月后,血清VB12水平恢复正常水平;3、2~7岁儿童血清VB12水平与Hb水平相关,早期VB12缺乏可表现正色素或小细胞性贫血;4、血清VB12缺乏儿童血清tHcy水平明显高于血清VB12正常儿童,干预治疗后血清tHcy水平下降,但敏感性不及血清VB12;5、9例IQ值在55~79的儿童IQ值与血清VB12水平低度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VB12缺乏儿童和正常儿童神经心理行为发育水平相近。干预治疗一月后2~3岁儿童智力水平并无改善,4~7岁儿童智力水平较干预前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 2~7岁儿童膳食VB12摄入量的高低决定血清VB12水平的高低。【结论】1、获得我国2~7岁儿童VB12缺乏的患病率;2、儿童膳食决定VB12营养状况;3、口服VB12是治疗VB12缺乏的安全有效方法;4、测定血清VB12水平是判断VB12缺乏的指标,血清tHcy水平检测可作为VB12缺乏辅助诊断指标;5、部分VB12缺乏儿童出现神经心理行为发育障碍,但VB12水平智力水平低度相关。VB12补充治疗在一定程度可改善B12缺乏儿童智力水平。【目的】了解我国2~7岁儿童维生素B12(VB12)的营养状态,研究血清VB12水平与贫血的关系,并对影响儿童血清VB12水平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检测血清VB12与VB12代谢物半胱氨酸(total homocysteine,tHcy),比较诊断VB12缺乏指标的特异敏感性;研究VB12减少(VB12缺乏和边缘性缺乏)儿童神经心理行为发育情况。【方法】2007.5~2008.10,随机抽取北京、珠海、重庆、武汉4城市2~7岁儿童2116例进行体格检查、血常规筛查、膳食调查、血清VB12水平及tHcy水平测定,除去资料不全(溶血、血量不足、问卷填写不完整)114例,有效资料2002例。血清VB12测定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tHcy的水平。采用Gesell发育量表或Wechsler学前及初小儿童智能量表(WPPSI)对VB12缺乏儿童进行神经心理行为评价。【结果】1.我国4城市2~7岁儿童平均血清VB12水平为775pg/ml,市区儿童平均血清VB12水平(835pg/ml)高于郊区(720 pg/ml()t=8.381,P=0.000),其中北京840pg/ml、珠海772pg/ml、重庆756pg/ml、武汉73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81,P=0.000)。2. 2~7岁儿童平均血清VB12水平在各年龄组间有差异(F=13.258,P=0.000),其中2~5岁组儿童血清VB12水平有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的趋势(r=-0.146,P=0.000)。儿童平均血清VB12水平无性别差异(t=-0.993,P=0.321)。3.4城市2~7岁儿童血清VB12缺乏(血清VB12<200pg/ml)检出率为1.5%,边缘性缺乏(血清VB12 200pg/ml~300pg/ml)检出率为3.2%,市区儿童血清VB12减少(VB12缺乏和VB12边缘性缺乏)检出率(3.6%)低于远郊(5.9%)(χ2=5.560,P=0.018)。其中北京、珠海、重庆、武汉4城市2~7岁儿童血清VB12不足和边缘性缺乏检出率分别为0.4%、3.5%,0.2%、3.0%,0.2%、1.9%,5.2%、4.6%。4. 4城市2~7岁血清VB12水平与Hb水平呈极低度相关(r=0.098,P=0.000)。调查儿童平均Hb水平为125.1 g/L,北京、珠海、重庆、武汉2~7岁儿童平均Hb水平分别为129.2 g/L(市区130.4 g/L高于远郊128.1 g/L()t=3.321,P=0.001)、127.4 g/L(市区129.5 g/L高于远郊125.2 g/L)(t=-3.726,P=0.000)、123.5 g/L(市区125.4 g/L高于远郊121.7 g/L)(t=3.316,P=0.001)、120.3 g/L(市区121.3 g/L高于远郊119.3g/L)(t=-2.399,P=0.017)。北京、珠海、重庆、武汉儿童贫血检出率分别为5.3%(11/513)。5.4%(26/503)、12.6%(60/485)、20.2%(101/500)。5. 2~7岁儿童血清VB12水平与tHcy水平不完全平行,但血清VB12水平与tHcy呈负相关(r=-0.445,P=0.000),正常对照组儿童血清tHcy水平明显低于VB12缺乏组和边缘性缺乏组(F=51.391,P=0.000;)。VB12缺乏组和边缘性缺乏组儿童血清tHcy水平相近(t=-1.044,P=0.300)。6.智力测试结果显示除IQ值<79~55的9例儿童VB12水平在161~292pg/ml,余57例儿童智力测试结果均在正常范围。7.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VB12水平主要受膳食VB12摄入量的影响(标准偏回归系数=0.116,P=0.000)。4城市市区2~7岁儿童平均膳食VB12摄入量(2.4ug/d)高于郊区(2.0 ug/d)(P<0.05),北京、珠海、重庆、武汉4城市2~7岁儿童平均膳食VB12摄入量分别为2.8μg/d、2.6μg/d、1.9μg/d、1.6μ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 2~7岁儿童血清VB12水平高于成人;2.我国2~7岁儿童存在VB12缺乏,以边缘性缺乏为主;3. 2~7岁儿童血清VB12水平与Hb水平低度相关,早期VB12缺乏可表现正色素或小细胞性贫血;4.血清VB12缺乏儿童血清tHcy水平明显高于VB12正常儿童,提示血清tHcy水平的检测可作为筛查VB12缺乏的指标之一,但不及血清VB12水平测定稳定;5.早期VB12缺乏儿童中仅部分VB12缺乏儿童出现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落后;6.学龄前儿童膳食VB12摄入量的高低决定血清VB12水平的高低,增加富含VB12的动物性食品是预防儿童VB12缺乏的有效方法。【目的】研究VB12缺乏儿童口服补充VB12的效果,探讨治疗儿童VB12缺乏的安全有效方法及口服补充VB12后儿童智力改变情况。【方法】70例血清VB12 <300pg/ml的儿童血清VB12<200pg/ml者21例,血清VB12 200~300pg/ml者49例。口服VB12片剂100μg/d 4周后复查血清VB12,部分儿童复测神经心理发育情况。【结果】1、所有VB12缺乏儿童血清VB12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2、口服VB12治疗后,7例2~3岁儿童智力水平与干预前相近;27例4~7岁儿童智力水平较干预前明显改善。【结论】1、口服补充VB12制剂能改善儿童VB12营养状况,是治疗儿童VB12缺乏的安全有效方法。2、口服VB12干预治疗后,4~7岁儿童智力水平较干预前明显改善,提示VB12缺乏影响儿童神经心理行为发育。
其他文献
Computer administering of a psychological investigation is the computer representation of the entire procedure of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s—test construction,
目的:探讨芹菜素对雄性小鼠生殖系统的影响,为芹菜素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线索。方法:(1)成年健康SPF级昆明种雄性小鼠84只,按体重随机分为7组:阴性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及5
<正> 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研究在国内外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寻找一种见效快、疗效高、痛苦少、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及相关的仪器,一直是脊柱外科同仁们努力的方向。我院
近年,由于勃起功能障碍的病因,发病机理以及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使其临床诊断与治疗水平明显提高,突出表现为,国际统一的标准化诊断指标的临床应用和多种治疗药物逐
目的从组织匀浆、整体动物和病理学的角度探讨三甲基氯化锡(trimethyltin chloride, TMT)在不同中毒时间对大鼠相关生物学指标的影响,进而推测TMT中毒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
[背景和目的]嗜肺军团菌是一种环境感染性致病菌,可引起严重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非典型肺炎的重要病原体之一。该菌首先发现于1976年的美国一次军人聚会,故称作军团菌。嗜
采用树结构和实例结合构建产品结构树模型,并以树的不完全分解进行包含形态特征的语义综合推理,从而对实例的组合进行导向及控制,探索了构造实用的形态创新设计系统的一种可
介绍了各种景象匹配算法,分析了实际应用中影响匹配性能的因素,并实现了算法适应性分析仿真平台。对两种经典的匹配算法,即MAD算法与Nprod算法,从内因和外因出发,理论分析了算法的复杂性,对噪声因素影响下的适应性进行了仿真试验,对算法的时间复杂性进行了定量比较,精确测量得出了正确匹配概率与加噪级数和信噪比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了结论。
目的探讨医院和社区感染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SCCmec基因型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杀白细胞毒素(PVL)与MRSA感染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并对MRSA菌株多位点序列分型(
将200例癌痛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疼痛治疗、三阶梯镇痛治疗、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心理干预、健康教育、行为及物理方法干预、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