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贝诱导线虫类痛风症状的观察与基因表达测定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ter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饮食结构发生很大的改变,海鲜的摄食量也在逐年上升,研究发现海鲜是引起痛风的一种高风险因素。痛风是体内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升高,尿酸以钠盐形式沉积在关节或组织处的一种代谢性疾病。本课题以秀丽隐杆线虫作为模式生物,研究贻贝的摄食是否会诱导线虫类痛风症状的发生,进而考察摄食贻贝是否影响尿酸代谢。本课题通过在线虫生长培养基中添加三种不同浓度的(0.1%、1%、10%)贻贝提取液,从寿命、活性、身体僵硬度(爬行波长次数、头部摆动频率、爬行波长振幅大小)方面对线虫生理特征进行观察、统计和分析,最终发现高浓度贻贝提取液能够诱使线虫类痛风症状的发生。实验室早期研究发现10%文蛤、10%鲜蛤的摄食能够显著降低线虫的寿命并引发类痛风症状。基于此项研究结果,本课题将10%贻贝分别与10%文蛤、10%鲜蛤提取液等比例混合喂养线虫,对线虫的寿命、活性、身体僵硬度等生理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判断添加贻贝的海鲜混合液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虽然不同种类海鲜混合液的摄食在线虫寿命方面并无显著性的改变,但是摄食混合海鲜比单一类别海鲜对线虫生理特征影响更为明显。通过查询线虫体内与人类痛风相关基因的同源基因,并在KEGG数据库中下载各个基因的生物代谢途径,导入到KGML软件中经过编辑形成线虫痛风局部基因网络,结果显示有三个线虫痛风相关基因成功连入网络,其中R151.2、Y105E8B.5两个基因直接参与嘌呤代谢。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对10%文蛤、10%鲜蛤、10%贻贝、10%贻贝+10%文蛤、10%贻贝+10%鲜蛤培养基中培养六天的线虫进行痛风相关基因定量分析以及尿酸含量检测,初步数据发现贻贝的摄食能够影响痛风相关基因在线虫体内的表达,进而影响线虫体内尿酸含量变化,但其对痛风患病机制的影响并非是单一基因的调控作用,而是多个基因相互影响共同调控的结果。海鲜摄食诱发痛风患病的机制是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东海陆架盆地位于我国东部大陆边缘,其东靠钓鱼岛隆起带,西至浙闽隆起带,是我国未来油气资源重点勘探开发的区域之一。同时,该区域夹持于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和印度板块之
学位
补体系统的经典途径是无脊椎动物免疫的第一道防线。C1q是经典补体途径的目标识别蛋白,对清除病原体和凋亡细胞至关重要。C1q能够通过它自身的异源三聚球状C1q结构域广泛地结
本研究对非对称流场场流仪分离、测量海水中胶体有机物的方法进行了摸索和优化,并通过两个夏季航次的采样和分析,首次开展了楚科奇海和大亚湾胶体有机物光学性质及其粒径分布的
有孔虫是反映海洋沉积环境变化的标志性生物,可以用来描述海洋环境的演化。本论文通过对平潭岛近岸海域表层和柱状样有孔虫的分析鉴定,找出了有孔虫的优势种组合和分布特征,
重镁水的热解是轻烧白云石粉料制备轻质碳酸镁的关键工序之一,该过程不仅影响镁的回收率,而且决定了轻质碳酸镁的晶体形貌,且耗能占总耗能的45%,很大程度的影响了工业生产成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纳滤是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的压力驱动膜过程,常被用于云除水溶液中的盐离子和其他小分子物质。纤维素是自然界分布最广、储量最大的可再生生物质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优良的成膜性能,已被应用于纳滤摸研究中。但由于单纯的纤维素含有丰富的供电子基团-羟基,由其所制备的纳滤膜表面呈电负性,对二价钠盐Na2SO4和小分子染料的截留率均较高,难以实现染料和二价阴离子盐的高效分离。基于道南效应,荷正电型纳滤膜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