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丙酸还原及还原胺化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jytsf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生物质为原料获得能源产品和化学品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乙酰丙酸是重要的生物质平台化合物,可化学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为化学品合成提供了新路线。本论文针对乙酰丙酸氢化和还原胺化开展研究,发展了新型高效催化体系,实现了温和条件下乙酰丙酸的化学转化,获得γ-戊内酯、N-取代-5-甲基吡咯烷酮以及吡咯烷等高附加值化学品,并研究了反应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性成果如下:  一、针对乙酰丙酸还原制备γ-戊内酯反应,发展了一种强酸性硫酸氧锆(S-ZrO2)纳米载体负载的Ru纳米催化材料(Ru/S-ZrO2),S-ZrO2颗粒尺寸在7nm左右,Ru纳米颗粒均匀分布在载体表面。该催化剂可室温条件下高选择性催化乙酰丙酸加氢制γ-戊内酯,在50℃、氢气2MPa条件下,催化剂的转化频数达到了1000h-1。机理研究表明,酸性载体及其与金属Ru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导致了催化剂的高活性。  二、针对乙酰丙酸还原胺化,发展了Lewis酸催化体系,实现了温和条件下(如室温)乙酰丙酸的选择性还原胺化/环化制备吡咯烷酮或吡咯烷。以乙酰丙酸和伯胺为原料,苯硅烷(PhSiH3)为还原剂,以AlCl3为催化剂,通过还原胺化/环化反应高选择性得到一系列吡咯烷酮,其收率最高可达95%;而以RuCl3为催化剂,则高选择性获得吡咯烷产物。提出了合理的反应机理。  三、针对乙酰丙酸还原胺化/环化,设计合成了一系列乳酸盐室温离子液体,实现了无金属条件下高效催化乙酰丙酸还原胺化,高收率获得一系列吡咯烷酮化合物。结果表明,乙酰丙酸与苯胺的模型反应中,在80℃条件下,反应1h即可得到产率为93%的N-苯基-5-甲基吡咯烷酮产物,甚至在30℃条件下也可以催化该反应的进行。考察了不同有机胺与乙酰丙酸的反应,发现带有吸电子和给电子基团的苯胺和脂肪胺以及苄胺均可以很好的参与反应,而且含给电子基团的苯胺活性高于带有吸电子基团的底物。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在该反应中离子液体既催化活化了硅烷,也促进了反应过程中的环化。该工作实现了在无金属条件下,离子液体高效催化乙酰丙酸还原胺化制备吡咯烷酮,对乙酰丙酸转化制备化合物的体系进行了拓展。  四、针对乙酰丙酸还原胺化制备吡咯烷的反应,发展了有机Ru金属化合物(Ru/Ligand/Additive)均相催化体系,首次实现了氢气氛围下乙酰丙酸还原胺化制备吡咯烷。考察了Ru金属前体、有机P配体、以及酸性添加剂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Ru(acac)3、Triphos三齿P配体和HNTf2酸性添加剂结合时,有最好的催化效果。对不同有机胺的反应活性进行了测试,芳香胺为底物时有很好的反应活性,但苄胺参与的反应受到了抑制。提出了一种可能的反应路径,为吡咯烷的合成提供了新方法。
其他文献
该文首先借助不同类型核酸探针的光谱分析、显微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圆二色光谱(CD)研究了DNA与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之间的相互作用.溴乙锭(EB)与DNA结合后
该文比较全面系统地总结了目前卷烟烟气分析研究的现状和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其中大气压力、抽吸参数对卷烟测试结果的影响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选择了不同焦油量、烟碱含量
宋代徐铉的笔记《稽神录》卷六《袁州老父》载:袁州乡下有老翁,性情敦厚,声望很好,家里也比较富有。  有天,一穿着紫衣的少年,坐着豪车,后面跟着许多仆从,到老翁家讨吃的。老翁随即将少年请进家门,端上丰盛的食物,随从也一并款待。少年興冲冲地吃,老翁站着想:哎,这里的官员和富家我基本都认识啊,此少年到底是谁呢?  少年见老翁脸上有疑虑,就对他说:您怀疑我吧,我和您直说了,我是仰山的神。  老翁听到这里,
期刊
共青团工作在高校德育中具有导向、组织、教育、激励、评价和实践等功能 ,培育学生合理有效的德育需要 ,满足学生合理的德育需要是实现高校共青团工作德育功能的基础与关键。
近几年,艺术类高校把景观导视系统设计作为景观规划课程的附加内容,对导视系统设计教学有或多或少的忽略和弱化,导视系统作为公共环境中用于诱导和指引受众的一个功能性设计,
硫正极的理论比容量高达1675mAh/g,成为目前最具开发前景的锂离子电池材料之一,但由于硫的绝缘性及在充放电过程中正极体积的变化和活性物质的损失,导致锂硫电池存在活性物质利
该论文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章论述了对豨莶属(Siegesbeckia L.)三种植物腺梗豨莶(Siegesbeckia pubescens Makino)、豨莶(S.orientalis L.)和毛梗豨莶(Sglabrescens Makino)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配位化学是近代化学科学中最活跃的前沿学科之一。在分子水平上组装配合物,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配合物结构设计与合成,不仅在合成方法、结构理论和性质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
为了适应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研发综合性能较好的大光学各向异性化合物是液晶材料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论文通过钯催化偶联反应合成了十一个系列74个全新的环己基炔类液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