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人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细胞系SKOV3及其在裸鼠体内建立的淋巴结定向高转移亚克隆SKOV3-pm,为卵巢癌转移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细胞模型,以期寻找卵巢癌侵袭转移相关基因和蛋白,从而为卵巢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分子标记和靶基因。方法将卵巢癌细胞系SKOV3与淋巴结定向高转移细胞系SKOV3-pm分别通过HE染色、细胞生长曲线测定、平板克隆实验和体外侵袭实验等方法对其生物学行为进行鉴定确认。采用功能分类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以及二维液相色谱分离(PF-2D)结合质谱鉴定技术高通量、高敏度地筛选与卵巢癌淋巴结定向高转移密切相关的基因和蛋白。结果具有淋巴结定向高转移特性的卵巢癌细胞系SKOV3-pm与非定向转移的卵巢癌细胞系SKOV3相比较,在生物学特性方面:体积变大且不规则,核分裂相增多;细胞生长速率明显加快,倍增时间缩短,增值能力和侵袭能力亦有显著增强。基因芯片结果:筛选出47个基因上调表达,13个基因下调表达,差异基因编码产物涉及癌基因、转移抑制基因、组织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及蛋白酶抑制剂、细胞生长因子及受体、细胞粘附/细胞-基质作用因子和细胞凋亡。SELDI蛋白芯片结果:质荷比(M/Z)为6971、7475、9089、9453、10103、11655的胞浆蛋白及质荷比(M/Z)为4746的分泌蛋白在上述两种细胞株中存在不同程度差异表达。PF-2D结合质谱技术:筛选鉴定出13个差异蛋白,分别是H3组蛋白家族3A、载脂蛋白E受体-2、亨廷顿互作蛋白E、SH2D1A蛋白、脂肪细胞衍生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变体、串珠状纤维结构蛋白1、胞质多聚腺苷酸结合蛋白(诱导型)等,其中9个蛋白在SKOV3-pm中高表达,4个在SKOV3中高表达。结论筛选鉴定出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的关键(代表)基因/通路以及蛋白产物,可作为肿瘤淋巴道转移诊断的指标和治疗的靶点。此外,基因表达芯片和蛋白质组学各项技术与卵巢癌淋巴结体外转移细胞模型相结合,为肿瘤转移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目的本实验室已成功建立具有淋巴结定向高转移特性的卵巢癌细胞系,通过对其体外增殖和侵袭的生物学行为进行鉴定和验证,为后续实验的实施提供良好的细胞模型。方法将卵巢癌细胞系SKOV3与淋巴结定向高转移细胞系SKOV3-pm分别进行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测定细胞分裂指数;绘制生长曲线描述各组细胞的生长速率;采用平板克隆实验和体外侵袭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和侵袭能力。结果具有淋巴结定向高转移特性的卵巢癌细胞系SKOV3-pm与非定向转移的卵巢癌细胞系SKOV3相比较,体积变大且不规则,核分裂相增多;细胞生长速率明显加快,倍增时间缩短,增值能力和侵袭能力亦有显著增强。结论卵巢癌淋巴结定向高转移细胞系SKOV3-pm与非定向转移的卵巢癌细胞系SKOV3相比较,在体外仍然保持着高增殖能力和强侵袭能力,满足后续实验对细胞的要求,使得下一步进行淋巴结定向高转移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和蛋白的筛选成为可能,为卵巢癌转移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细胞模型。目的人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细胞系SKOV3及其在裸鼠体内建立的淋巴结定向高转移亚克隆第二代SKOV3-pm2、第三代SKOV3-pm3,为卵巢癌转移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细胞模型。本研究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上述三种具有不同淋巴道转移能力的细胞亚系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寻找卵巢癌侵袭转移相关基因,从而为卵巢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分子标记和靶基因。方法采用TRIZOL一步法抽提SKOV3、SKOV3-pm2、SKOV3-pm3三种细胞总RNA,并进行浓度和纯度检测;取等量RNA逆转录合成并用AMPOLABELING-LPR(Linear Polymerase Reaction线性聚合酶反应)法标记的cDNA链做探针,混合后与基因芯片杂交,经严格洗片后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计算机分析后比较三种细胞中差异性表达基因,并应用RT-PCR技术对其中2个表达差异基因进行了验证。结果本实验共筛选出60个表达差异性基因,其中表达上调基因47个(ratio>3),将SKOV3-pm2、SKOV3-pm3与SKOV3比较均有上调的基因21个,剩余26个仅在SKOV3-pm2细胞中表达上调;表达下调基因13个(ratio<0.5),有1个基因在SKOV3-pm2、SKOV3-pm3细胞中共同表达下调,各有6个基因分别在SKOV3-pm2、SKOV3-pm3细胞中表达下调。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提示:上述发现的差异基因编码产物涉及癌基因、转移抑制基因、组织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及蛋白酶抑制剂、细胞生长因子及受体、细胞粘附/细胞-基质作用因子和细胞凋亡。结论卵巢癌高淋巴道转移的发生是多因素多基因之间通过相互调节、网络调控直接或间接导致,高通量、高敏度的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大量淋巴道转移相关基因,对这些转移相关基因功能的验证有助于找到淋巴道转移的关键(代表)基因/通路,并可作为肿瘤淋巴道转移诊断的指标和治疗的靶点。此外,基因表达芯片检测与肿瘤淋巴道体外转移模型相结合,为肿瘤转移研究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目的应用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结合蛋白芯片分析筛选卵巢癌淋巴结定向高频转移与非定向转移细胞株之间的蛋白质表达差异。方法将人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细胞系SKOV3在裸鼠体内建立了具有淋巴结定向高转移亚克隆第二代细胞株SKOV3-pm2、第三代SKOV3-pm3,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检测上述三种具有不同淋巴结定向转移能力细胞株所提取的胞浆总蛋白和分泌蛋白,每种细胞分别采用CM-10型弱阳离子交换芯片和IMAC-3型固定金属亲和芯片检测。应用Ciphergen Protein Software 3.2.0软件对采集3组细胞的蛋白峰进行比较,峰强度相差0.5倍以上者定义为差异蛋白。结果获得CM-10和IMAC3两种类型蛋白芯片上SKOV3、SKOV3-pm2、SKOV3-pm3细胞株蛋白质谱图谱,对比发现:质荷比(M/Z)为6971、7475、9089、9453、10103、11655的胞浆蛋白及质荷比(M/Z)为4746的分泌蛋白在上述三种细胞株中存在不同程度差异表达。结论应用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结合固定金属亲和芯片和弱阳离子交换芯片,可有效筛选卵巢癌淋巴结定向高转移特性细胞株中的特异性表达蛋白,寻找到的差异蛋白与淋巴结定向高转移潜能密切相关。目的利用二维液相色谱分离(PF-2D)和质谱鉴定技术,筛选、纯化和鉴定卵巢癌淋巴结定向高转移相关蛋白。方法应用二维液相色谱仪PROTEMELABTMPF2D和其配套试剂盒(贝克曼库尔特公司)对卵巢癌淋巴结非定向转移细胞株SKOV3和定向转移细胞株SKOV3-pm进行细胞株裂解液的蛋白质组差异分析。包括每组细胞裂解样品按照蛋白质等电点(PI)进行一维色谱聚焦分析,重复检测两次;将一维分离每个PI组分按疏水性再经二维反相无孔硅胶分离,重复检测两次;利用ProteoVue软件将UV光吸收图谱转换成对PI疏水性的胶图,采用DeltaVue软件比较升高或降低的差异蛋白。收集相应的差异蛋白组分进行胰酶酶解,电喷雾离子阱质谱(EM-MS)质谱分析,MSFit软件分析系统处理数据和数据库查询比对,鉴定差异蛋白。结果二维图谱结果显示:在pH4.0-8.5范围内共有22条可重复出现的差异蛋白条带,鉴定出了13个差异蛋白,分别是H3组蛋白家族3A、载脂蛋白E受体-2、亨廷顿互作蛋白E、SH2D1A蛋白、脂肪细胞衍生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变体、串珠状纤维结构蛋白1、胞质多聚腺苷酸结合蛋白(诱导型)等,其中9个蛋白在淋巴结定向转移细胞株SKOV3-pm中高表达,4个在非定向转移细胞株SKOV3中高表达。结论鉴定出的差异蛋白可能与卵巢癌的淋巴转移密切相关,可将其作为临床卵巢癌早期诊断标记和药物靶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