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选取纪录片《食材花园》The Edible Garden为口译实践材料。该视频是由阿莉丝·福勒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所记录的五集纪实片。笔者选取前六十分钟作为口译实践对象。该纪录片的主人公阿莉丝·福勒是英国的一位著名的园艺家,是简约生活的提倡者。本片主要以日常生活的模式进行拍摄的,所以译员在口译实践过程中大多采用通俗易懂的口语化语言。在听译过程中,笔者主要以目的论为依据来分析笔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选用翻译策略的目的性,认为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了翻译方法的选择。德国学者克罩斯蒂安·诺德用英文全面系统地归纳了功能派理论中的各种学术思想。诺德的“功能”理论中的目的原则,就是指译者能够按照目的语接受者期待的翻译方式进行翻译,整个翻译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了整个翻译行为的发展。笔者在翻译策略选择时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意识形态,目的语读者,文本类型,译者及翻译目的,其中翻译目的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为了最大化的实现翻译目的,译者应该根据当时的翻译场景及状态来决定相应翻译方法的选择。笔者本次口译任务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交际目的,启迪听众,让更多的人了解园艺种植,回归本真生活,这也正是笔者选择目的论作为本次口译任务的指导理论的缘由。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的选择。笔者翻译该纪录片正是本着传播相关文化为目的的,所以在目的论的关照下,笔者采取归化的翻译方法,归化翻译法就是尽量减少译文中的异域风情,使目的语读者更加自然流畅地理解译文。韦努蒂认为,归化法就是尽量不去打扰读者,而是主动向读者靠近。因此,笔者在口译过程中,对一些不符合目的语接受者的语言符号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同时在句法上也做了一些调整,目的正是希望目的语接受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该口译任务所传达的信息。笔者认为,这些做法是完全符合目的论的指导原则的。在翻译报告中,笔者主要针对口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例如语音语速问题,专有术语的运用,文化背景知识以及一些常用的句法转换技巧进行分析。此外,笔者还对本次口译实践活动进行了总结,希望从本次口译实践活动中获得一些经验,对今后的口译实践活动有所帮助,不断向一个合格优秀的译者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