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电子显微镜能谱分辨率的方法研究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_xu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纳米物质在材料领域的应用愈加广泛。由于纳米材料具有突出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量子限域效应,因而纳米材料具有异于普通材料的光、电、磁、热、力学、机械等性能,可提高材料的强度、硬度,改变材料颜色、增强材料磁性等。所以纳米材料在力学、磁学、电学、热学、光学和生命科学都有广泛的应用,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因此,对于纳米材料的分析研究就逐渐成为分析领域的热点。电子显微学技术可以对纳米材料的微区结构以及成分进行分析表征,现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联用技术作为一种主要的测试方法。对于纳米材料的形貌结构表征,当今的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都可以达到纳米级的要求,但就其成分分析而言,由于特征X射线的能量高,所以当今能谱技术的分辨率一般只能达到130eV左右,对于纳米材料的分析在空间分辨率和能量分辨率上都存在局限,从而会对诸如定性定量分析、元素分布分析这样的传统分析方法结果造成偏差。传统能谱分析方法都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来自叠加样品特征X射线以及基底材料特征X射线的干扰,从而最终影响实验结果。为了克服能谱分辨率不足的问题,本论文采用了覆碳膜打孔碳棒这一装置,将分散好的混合纳米颗粒附载在其碳膜上,进行能谱分析。通过纳米材料在硅片及普通碳棒能谱实验的对比,附加了覆碳膜打孔碳棒对于纳米混合材料的能谱分析有很大的帮助,其空间分辨率较以往常规实验都有了很大提高。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纳米级的碳膜很薄,大大降低了电子束在样品内部的作用范围,减小了元素特征X射线的出射体积。同时碳孔吸收了多余的电子束,降低了基底特征X射线的干扰;另外,分散为单层的纳米颗粒样品,没有叠加元素的干扰,使其分辨率得到改善:
其他文献
2000~2002年对枸杞炭疽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表明,残留在树上和地表病果的表面越冬的分生孢子及在病组织内越冬的菌丝体,为初次侵染的主要来源;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
目的探讨颈部核心肌群训练配合颈部手法治疗对慢性非特异性颈部疼痛的疗效。方法将68名非特异性颈部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核心肌群训练组(治疗组,34例)和手法治疗组(对照组,34
移动终端发展到今天,已逐渐成为集语音通信、数据通信、音像处理、移动硬盘、掌上电脑、移动电视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掌上电子设备。即将到来的3G,为我国移动终端业提供了一个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