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里控制不仅指行政力量对基层民众的控制,还包含有地方豪强与官府争夺乡里控制权与乡里自我控制等内容。由于长期灾祸与战乱,乡里控制体系在汉末三国经历了曲折的发展,乡里组织时有兴废,但在此变迁过程中仍然体现出很强的延续性和稳定性。汉末大乱造成大量民户的非正常减耗,导致传统的基层行政体系失去了管理对象,原有的乡里建制在许多地区已经难以维持。但是,通过官府的有效治理,乡里秩序又逐渐恢复。以郡县长吏为代表的官府力量为恢复乡里秩序所作的努力,不仅反映在指导社会生产方面,而且体现在乡里教化方面。民间舆论是基层民众对乡里控制的反馈,也说明了乡里控制能否切实有效地得以实行,主要取决于基层官吏的自身素质和个人行为。民谣对良吏的爱戴与赞颂,实际上体现了民众对乡里控制的认同。在此时期,地方豪强对乡里控制的影响有所加强。随着豪强势力在乡里社会的推进,民众与官府的联系有逐渐减弱的趋势。民众对豪强的依附关系日益增强,传统的乡里控制逐渐演变为豪强对民众的支配关系。同时,由于官府控制力量弱化,导致豪强与官府之间呈现出一种既有斗争又有联合的互动关系。但是,官府仍然是乡里控制的主导力量。豪强或屈服于官府权威,或与官府合作以共同维护乡里秩序。走马楼吴简中所反映的基层组织中的里、丘并行现象,是汉代乡里控制的延续,体现了行政上的因地制宜和随机应变,也更多地带有临时性和过渡性的色彩。从简牍文书的记载来看,官府相当重视对县乡小吏与流亡人口的人身控制与管理,并为此设计了严密而复杂的监管体系,对小吏是否滥用职权和豪强是否隐瞒户口的审查犹为严格。官府为了与豪强争夺民众支配权,在行政程序上也设置了许多障碍,以求尽量不使户口流入豪强之门。这说明孙吴政权对秦汉以来的乡里控制既有继承和沿袭,又有改革和创新,反映了汉末三国的乡里控制体系处在一个曲折发展的过渡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