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与矛盾中的成长——论托马斯·沃尔夫的《天使,望故乡》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730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马斯·克莱顿·沃尔夫(Thomas Clayton Wolfe)是著名的现代美国小说家之一。他短暂的一生却取得了辉煌的文学成就,被认为是美国少有的文学天才。《天使,望故乡》是他公认的代表作,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  本文着重从小说的具体文本出发,在文学的历史层面和意象层面上,就小说的主题、结构和意象进行分析探讨,阐释小说中的文学张力,解析主人公的生存状态与人存在本身的关系,总结出入们当时的生存状态,发掘其哲学内涵和文化意蕴。  本文以文本细读为基础,以成长小说的理论为基础,通过比较美国文学史上的成长小说来定位《天使,望故乡》的特殊价值。先从整体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揭示小说主题——世纪孤独的成长书写,以及这一孤独感形成的原因。接着深入小说文本内部,分析矛盾的成长意象:火车和小镇、天使雕像等。通过对沃尔夫式的悖论的解析,来探究《天使,望故乡》的成长内涵。美国的历史状况决定了其传统的缺失,这就引发了人们寻找自我及其精神归属的强烈愿望。在辨证的成长轨迹中带着成长的幻灭和希冀。最后只能是以美国的诗性想象来作为人生成长的一个里程碑式的结局。
其他文献
学位
沈从斌的画,格局来自传统,但气息是现代的,有鲜明的个性。他在淡定、沉着和开阔的造型、笔墨及章法中,赋予某种幽默和调侃的趣味,在把我们引进如诗一般境界的同时,又让我们情不自禁地为他的睿智所感动。  ——邵大箴  2014年10月,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又一部画集《走进名家工作室——沈三草彩墨卷》出版发行,展现了沈三草的另一个多彩世界。  沈三草,原名沈从斌,1958年生于浙江温岭,2004年起定
作为一种新出现的电影类型,生态警示电影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初见端倪;随后,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冲击,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又带来种种问题,与此呼应,生态警示电影在上个世纪六
学位
连词研究是汉语语法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汉语史的研究必须以详尽、可靠的专书为研究基础。目前,对于连词的研究尚不充分。鉴于此,我们选择《老残游记》连词作为论文研究
20世纪30年代,上海文坛呈现出全面繁荣的景象,尤其是通俗文学。这种繁荣与其全面走向市场、充分开展商业运作的选择密不可分。至30年代,通俗文学的商业运作行为依托报馆、书局以
西周幽王朝不仅是西周历史上不可忽略的时期,在诗歌发展史上也有着独特的地位。这一时期的诗歌目前可见以《雅》诗为主,《雅》诗的创作从开始就带着浓厚的政治属性。作为承载统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类出现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生态灾难,生态美学、生态批评随之崛起。生态电影在国外影坛也应运而生。大陆电影界也出现了生态电影类型。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