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物的产量受各种自然和社会因子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波动特征。波动分析可以揭示作物产量变化规律及其动因,为减小波动、保证作物生产安全和生产效益提供依据。最近20年来水稻生产波动较大,水稻生产波动直接关系到本省的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和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影响其稳定的粮食供给能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顺利进行。因此本文选择湖北省水稻生产波动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从而为湖北省水稻产量平稳增长提供理论基础,为水稻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主要依据《湖北省农村经济统计年鉴》(1991~2010)和《荆州市统计年鉴》(1991~2010)相关资料数据,通过对湖北省1990~2009年间水稻生产的基础数据(总产、种植面积、单产以及它们各自分解为早、中、晚稻的基础数据)进行了详细调查。对所收集20年间水稻生产资料,通过剩余法对本省水稻单产、种植面积、总产进行波动分析,找出影响单产、种植面积的主要因素,计算分析单产、种植面积及它们的交互作用波动对水稻总产影响作用的大小,并以典型的水稻生产基地洪湖市和监利县为佐证,对一些影响水稻产量、面积波动的因素加以论证,同时对两地双改单、单改双对水稻总产影响进行比较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20年间湖北省单、双季稻单产总体上变化不大;种植面积变化大致可以分为2个阶段:2003年前种植面积不断减少阶段,2003年后种植面积稳步增加阶段,其中1997~2003年间大面积的双季稻稻作区被改为单季稻稻作区;湖北省水稻总产20年间大体变化可以分为3个阶段:1990~1997水稻总产增加阶段,1997~2003年水稻总产持续下滑阶段,2003~2009年总产稳步增加阶段。2)20年间湖北省水稻单产、种植面积、总产水稻总产波动属于古典型波动,波动周期短,频率快,波幅较大,但有逐步进入较长周期波动趋势。3)在影响湖北省水稻单产波动的因子中,气候因素占主要地位,其次是社会因素和技术因素,针对湖北省的特殊气候开展抗性育种和减灾技术体系的研究对本省水稻的稳产高产具有重要意义。影响湖北省水稻种植面积波动最主要的因子是国家的宏观政策,要保证本省水稻生产平稳发展,重点在于稳定本省水稻种植面积,一要加大耕地保护力度,二要合理处理水稻与非水稻之间的结构调整,三是要增加双季稻种植面积。4)前5年水稻单产波动对总产波动影响最大,后15年种植面积波动对总产波动影响最大,这说明后15年内水稻总产大起大落主要是由于水稻种植面积波动引起的。5)通过对洪湖市与监利县2003~2009年单、双季稻生产情况的比较和年平均增长率的计算,发现迅速恢复双季稻面积是稳步提高本省水稻总产的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