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类果斑病菌多铜氧化酶基因CueO的功能研究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ws715203s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BFB)是一种严重为害西瓜、甜瓜等葫芦科作物的世界性检疫病害,其病原为西瓜嗜酸菌(Acidovorax.citrulli),自报道以来给瓜类种植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目前铜素杀菌剂仍然是防治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主要药剂,由于该类杀菌剂的广泛使用和微生物适应性强、易变异等特点导致病原菌抗铜能力也随之增强,而且由此导致致病性也进一步增强,因此通过对病原菌重金属解毒机制的研究来探索其毒力机制,将有助于细菌性果斑病的有效防治。本实验以分离自西瓜的Aac5菌株为研究对象,利用同源重组交换的方法,构建了多铜氧化酶基因CueO缺失突变菌株Aac5△CueO,对突变菌株进行了PCR和Southern杂交验证。通过比较野生菌株Aac5和突变菌株Aac5△CueO的硫酸镉敏感性、致病力;致敏性、生长能力、生物膜形成能力、运动性和胞外多糖之间的差异得出如下结论:(1)与野生菌株Aac5相比,突变菌株Aac5△CueO对硫酸铜敏感性增强,表明CueO基因是果斑病菌的抗铜相关基因。(2)突变菌株较野生菌株胞外多糖减少,在甜瓜上的致病力减弱;致敏性、生长能力、生物膜、运动性与野生菌株没有显著性差异。
其他文献
在我国逐渐进入国际化背景下,英语作为一种全球通用性语言,其重要性愈渐凸显.随之英语教育自然也成为我国教育界着重关注的焦点,初中英语是英语教育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今后学
新课程理念强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加强教学与生活间的联系.构建生活化的物理课堂,不仅能够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准确、灵活的应用到解决实际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教育事业倍受人们和社会的关注,尤其是幼儿教育如同雨后的春笋逐步地发展起来,而且渐渐壮大起来.为了提高幼儿园的教学水平,促进幼儿健康的发展,笔者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合理设置教学语言.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更好的向学生传达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顺利理解及掌握教材的内容,进
21世纪以来,社会和科技逐步向信息时代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也被逐步运用,PPT、flash动画等多媒体教学手段逐步进入课堂,被广泛接受.在现代化的教学
初中英语在义务教学阶段是非常关键且重要的内容,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让初中英语阅读课程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发生了变化,教师教学模式出现了新的运用,这些都有助于完
对于大部分人初中的学习生涯来讲,数学或许是其中最难的一门学科,大多数的学生认为数学枯涩难懂,往往自己费劲努力,却仍然无法有效的提高数学成绩.导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