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PSY1与谷子籽粒类胡萝卜素积累关系的研究

来源 :山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xing22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谷子脱壳后为小米,营养丰富。类胡萝卜素作为小米的一种营养物质,对小米米色有很大影响,其含量越多,米色越黄,小米品质越好。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PSY是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中第一个限速酶,通过研究SiPSYs基因家族成员在不同米色谷子品种籽粒中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模式及其单倍型与343份北京资源米色的关联分析,发掘在小米类胡萝卜素积累中起关键作用的成员,为应用分子育种手段培育高品质谷子品种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以白色小米品种(支生谷、牛毛白)和黄色小米品种(晋谷21、长农35)为试验材料,对谷子籽粒成熟不同时期米色变化及籽粒超微结构进行检测,对比分析了不同时期籽粒中类胡萝卜素及其组成成分、脱落酸含量差异,同时对谷子籽粒成熟不同时期SiPSY蛋白的表达模式和SiPSYs基因家族成员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将343份材料米色与SiPSYs基因家族成员单倍型关联分析。从生理生化及分子水平深入探讨了SiPSY1基因参与调控小米类胡萝卜素合成的分子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通过色差仪测定不同成熟时期谷子籽粒米色,结果显示黄色小米品种黄度值b*均显著高于白色小米品种。采用激光共聚焦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小米籽粒超微结构,发现不同品种籽粒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显著,淀粉体与质体小球的相对含量与小米籽粒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有关。利用HPLC方法检测并对比不同品种谷子籽粒不同成熟时期中总类胡萝卜素、叶黄素、玉米黄质和脱落酸含量差异,发现黄色小米品种中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含量均显著高于白色小米品种,黄色小米品种总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含量随着籽粒成熟逐渐增加,而白色小米品种则逐渐减少,且在籽粒成熟末期几乎检测不到玉米黄质;黄色小米品种籽粒中脱落酸含量随着籽粒成熟逐渐减少,与此相反,白色小米品种籽粒中脱落酸含量却逐渐增加。通过western-blot对SiPSY蛋白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发现随着谷子成熟黄色和白色小米品种籽粒中SiPSY蛋白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灌浆末期,晋谷21 SiPSY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牛毛白品种,支生谷在籽粒灌浆中后期和末期SiPSY蛋白表达量均最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iPSY蛋白高表达可促进黄色小米品种类胡萝卜素合成,其在支生谷中的过量表达则可能与其脱落酸过量积累有关。采用qRT-PCR对各品种籽粒不同成熟时期SiPSYs基因家族成员进行表达模式分析,结果显示在籽粒成熟的整个过程中黄色小米品种SiPSY1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白色小米品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3-S5时期SiPSY1基因表达量与类胡萝卜素及其组分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黄小米品种SiPSY1基因的过量表达是促进类胡萝卜素积累,导致其米色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将343份北京资源米色与SiPSYs基因家族成员单倍型关联分析,发现SiPSY1基因的主要单倍型之间有显著差异,其中Hap5单倍型在米色值较低品种中外显子、内含子及5’UTR区发生碱基突变和缺失,与米色值较高品种中发现的其他单倍型相比,仅该单倍型在SiPSY1基因5’UTR区发生碱基突变,因此其可能是造成小米米色差异的原因之一。
其他文献
我国花岗岩产业借助国内经济发展优势得到快速发展,花岗岩废料逐年增加,污染自然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因此,花岗岩废料资源化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迫切课题。花岗岩废料含有大量长石矿物作为自助熔剂,烧结过程中表面形成美观亮泽的釉面,可以作为廉价的微晶玻璃原料,制备花岗岩釉面建筑微晶玻璃。本文以花岗岩废料为主原料,通过物理和物理化学除铁,降低花岗岩废料中铁含量,采用烧结法制备釉面微晶玻璃;通过添加一定量粉煤灰,
自21世纪后,社会发展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都纷纷加强了对科技研发、知识创新等方面的投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创新知识和培养人才的主阵地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已成为各国提升自身综合国力的战略选择,并逐步进入世界各国政府的政治议程和政策框架。2015年10月24日,随着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双一流”战略规划被正式提出,当下,“双一流”政策
层状富镍三元材料Li Ni0.8Co0.1Mn0.1O2(NCM811)被认为是下一代高能量密度、大功率密度锂离子动力电池极具前景的正极材料之一。然而,该材料较差的倍率性能及循环稳定性严重制约了其实际应用。利用具有高比表面、高导电率和高速载流子迁移率的纳米碳材料对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进行改性,将为电极材料提供快速的电子和离子传输通道,极大提升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本论文通过将单元、多元商品化纳米碳
制造工艺指令描述和确定了制造工艺过程的相关要素,其直接影响产品的制造质量。为了有效预防产品制造质量问题和优化工艺设计,要求在工艺设计阶段,依据制造工艺指令开展工艺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Process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PFMEA),以识别、评价、消除或控制潜在工艺设计失效模式。而规范的工艺指令是开展潜在工艺设计失效模式分析,确保产品制造质量的基础,同
随着工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致力于寻找具有高效功能性的纳米材料来解决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碳基材料的迅速发展,其在催化、电池等方面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以碳基材料为基底的催化剂在催化CO氧化、ORR反应以及水煤气反应等都有很好的催化效果;以石墨做负极的锂离子电池在电能存储方面有优异的表现,可以应用于移动设备和动力汽车中,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的便利。而在光电子器件和量
电子-分子碰撞广泛存在于辐射物理学,天体物理学,聚变科学,等离子体蚀刻等领域,是研究分子结构与动力学的重要手段之一。相关电子散射实验研究表明,低于电离阈值的低能电子可以占据分子的未占据轨道,形成电子分子共振态,导致DNA分子中单链或双链的断裂,阐明了低能电子可以诱导生物分子的辐射损伤,由此激发了若干有关低能电子与生物分子散射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大多数的实验和理论研究都只考虑气相中的孤立生物分子,而没
液相扩散系数是研究传质过程的重要基础数据,在化工、医学及环保等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温度是影响液相扩散系数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准确、快捷地测量随温度变化的液相扩散系数,本文设计了一个温控范围广、精度高的半导体制冷装置,用于方便地调节扩散溶液的温度。基于该温度控制装置和液芯柱透镜对不同温度下β-丙氨酸以及维生素C水溶液的扩散系数进行了测量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利用半导体制冷片和温控模
钴是一种重要的磁性材料,因其具有高强度、铁磁性、热稳定性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电子、化工设备、耐热、原子能等行业。光谱发射率是表征材料热物性的一个重要参数,在工业生产、科学研究、航空航天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金属材料的研发和冶炼过程中,对材料的热物性参数和温度进行精确测量尤其重要,其测量精度将直接影响冶炼金属的性能和质量。但是光谱发射率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值,它会受波长、温度、表面条件等因素的影
本论文基于两种能够发生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的新型分子体系,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方法,使用B3LYP泛函以及TVZP基组对激发态分子内氢键动力学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首先,对氰基取代2-(2-羟苯基)苯并噻唑分子(HBT)的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理论研究。计算发现在第一激发态的条件下,2-(2-羟苯基)苯并噻唑分子以及它的氰基取代衍生物的分子内氢键都明显的加强。然而,随着
最近几年有机和无机杂化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已经引起世界广泛的关注,不仅因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发展迅猛,而且还由于钙钛矿材料低成本、制备工艺简单、可大面积制备。因此,探究低成本高效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工艺是很有必要的。本论文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过在活性层钙钛矿溶液中掺入氧化钼纳米颗粒而制备的倒置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得到改善,主要体现在开路电压的提升。在能量色散谱和高倍透射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