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不仅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和快捷,同时也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其中网络成瘾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近年来我国网民年龄层次向未成年人趋势延伸,关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网络成瘾不仅对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产生负作用,也会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针对这一问题,社会各界都在寻求解决的办法,目前最为常见的两种方式是戒除网瘾的学校和心理药物治疗,但是暴露出来的一些缺点表明对这两种方式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验证。值得探讨的是,社会工作作为一种科学的干预方法,为解决青少年网瘾问题提供了可能,但目前的相关研究仍大多停留在宏观理论和策略探讨层面,实务型研究仍处在一个探索阶段。本研究采用小组工作方法对网络成瘾的青少年进行早期干预,以期减轻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程度,帮助其建立更健康的生活方式。研究者选择以江苏省南京市D社区的网络成瘾青少年为例展开小组工作介入及研究。首先,研究者对参加小组的青少年进行了网络成瘾量表的测量,结果显示他们处于网络成瘾的临界值,即普遍具有早期网络成瘾特征。通过对被筛选出的6名服务对象进行观察和访谈得知,他们产生网络成瘾的原因与自身的发展特性和自我认知有关,也有来自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结合这些原因分析,研究者决定选取认知干预和行为干预相结合的模式对服务对象进行介入。在认知行为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本研究为服务对象制定了小组工作计划,从他们心理、认知和行为方面进行干预,共设计了六次小组活动,分别是第一次“相聚欢”、第二次“网事再现”、第三次“我眼中的你”、第四次“网络达人”、第五次“做自己的主人”、第六次“且行且珍惜”。在小组活动过程中,研究者始终秉持着社工伦理价值观,运用专业技巧,帮助服务对象重新认识自我,改变对网络的不良认知,减轻对网络的过度使用,回归到健康的社会生活。通过对小组工作的介入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服务对象的网络成瘾程度有所降低,并带来了其他方面的改善,如形成了对网络的理性认知,减轻了对网络的依赖,养成了良好的上网行为,能够较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亲子关系得到一定改善,丰富了社交生活。研究表明,小组工作可以有效介入青少年的早期网络成瘾问题。总的来说,本研究在解决青少年网瘾特别是早期成瘾问题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形成了一套针对小组工作介入早期网络成瘾青少年的思路、方法和评估途径。在反思过程中,本研究也指出在小组工作介入过程中,需要将服务对象周围的环境系统考虑在内。从服务对象身边的家庭、学校以及社区进行介入也是后期社会工作实务及研究可能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