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产生于革命时代,是在党的领导下,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形成积累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是中国革命伟大实践的精神结晶和价值体现,是无数共产党人革命意志、精神境界的光辉写照,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总结。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革命精神的发扬和传承,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思想保证,是中国共产党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精神动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资源。因此,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随着时代的转换,革命精神语境发生了转变,革命精神是否适用,是否还具有时代价值,如何继承革命精神的内核并发扬光大,这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为此,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研究有必要放宽研究的视野,把革命精神放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考察,深化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发展理路和内在规律的研究,从而为当下中国梦的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现实层面的借鉴。本文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主要阐释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基本范畴,首先对革命、革命精神的涵义进行了界定,其次重点阐述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本质、内容和特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本质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其内容为坚定的革命信念、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其特点是革命性、民族性、实践性和时代性。第二部分是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实践发展历程的考察。这部分主要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为时间线索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形成、传承和创新三大阶段进行细致梳理和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概括不同阶段革命精神的丰富形态和主要特征,并从多样性中比较它们内涵的一致性以及发展中的继承性和创新性。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理论传承与创新,通过梳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领导人关于革命精神本质、内涵、动力、养成、价值等的论述,总结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理论的一脉相承、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的特点。第四部分是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进行总结。首先它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坚定的理想信念奠基了中国梦的价值目标,服务人民的观念孕育了中国梦的价值取向,艰苦奋斗的精神明确了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其次,它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资源,它孕育了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体现了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明确了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第三,它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精神支撑,不仅明确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方向,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丰富的资源,而且确立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第五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应对时代挑战的思考。革命精神在党的长期执政环境中面临的挑战集中表现为部分领导干部革命意志消沉、执政权威有待维护,享乐主义滋生、执政基础有待夯实,奢靡之风出现、执政信任有待巩固,因此,要把革命精神融入到执政意识形态之中,适应时代变化,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用理论结合实际的革命精神推动党的思想建设,以创新为本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革命精神的挑战集中表现为市场经济的弊端滋生了信仰危机、道德危机和功利主义,这些使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理想信念、社会公德和无私奉献精神受到很大的冲击。为了应对市场经济对革命精神的挑战,我们要在市场经济中弘扬艰苦奋斗、革命创新的革命精神。社会主义文化受到了全球化的影响,从而导致文化多元化、价值观念多元化,因此,需要我们用革命精神引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