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和分子病理机制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分析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组织病理特点和免疫表型特征。2.探讨PEComa中mTOR通路活化和TSC基因突变情况,分析分子病理机制在恶性PEComa靶向治疗方向的应用价值。方法1.收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2002年1月~2010年12月间本院手术病例和病理门诊会诊PEComa病例54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特征,对其中附有随访资料的36例进行预后分析。收集13例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分析。2.采用EnVision+两步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检测,所用抗体包括Melanoma (HMB45)、Melan-A (A103)、Melanoma (PNL2)、S-100蛋白、结蛋白(desmin)、小眼转录因子(MITF)、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肌特异性抗原(MSA)、波形蛋白(Vimentin)、上皮膜抗原(EMA)、Ki67、mTOR通路三个特征性免疫标记(p-mTOR、p-AKT、p-S6)。3.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 MLPA)检测25例PEComa中的TSC1、TSC2基因,进行片段分析。以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结合mTOR通路中三个特征性标记的表达情况,分析TSC1、TSC2基因突变与mTOR通路活化的相关性。结果1.临床特点总结如下:(1)性别:54例PEComa中,男性17例(31.5%),女性37例(68.5%),男女之比为1:2.2。(2)年龄:患者年龄在10~67岁之间,中位年龄43.0岁,平均年龄41.6岁。20~50岁患者33例,占61.1%(33/54)。(3)部位:非特殊类型PEComa (PEComa-NOS)中发生于腹盆腔者13例,占全部病例的24.1%;女性生殖道系统11例,占全部病例的23.1%;胃肠道4例,占全部病例的9.6%;其他少发部位6例,包括大腿2例,纵隔1例,左腹股沟、膀胱和股骨各1例。发生于肾上的肿瘤共有14例(21.2%)。2例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分别位于肝脏和腹膜后(3.7%)。1例恶性透明细胞糖瘤(CCST)发生于肺(1.9%)。3例淋巴管肌瘤病(LAM)发生于腹腔和纵隔(5.6%)。(4)临床表现:发生于腹盆腔者多以腹部肿块就诊,部分病例为患者无意中发现或体检时经影像学检查所发现,另一些病例则表现为腹部不适或无诱因出现腹痛、进食后不适、便血和腰酸。发生于子宫的病例多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或下腹痛。发生于腹股沟和大腿者多表现为皮下无痛性肿块或包块。所有病例均不伴有结节性硬化综合征(TSC),也无恶性黑色素瘤病史。(5)影像学检查:B超显示为低回声实质占位,内部回声欠均匀,血流丰富;CT和MRI检查显示肿块质地不均的低密度影,可见较为丰富的血管影。多数病例术前影像学诊断为占位、肿块、肿瘤、间叶肿瘤或巨大占位。(6)治疗:50病例经手术切除,3例剖腹探查后行辅助治疗,1例行化疗。9例手术切除术后予以化疗,均无明显效果;5例术后除化疗外还给予盆腔放疗;3例术后行中医治疗;1例行姑息性手术切除。2例剖腹探查后辅以腹腔放疗,1例行伽马刀治疗。1例右上纵隔肿瘤因不适合手术而行化疗。37例术后未作辅助治疗。(7)预后:54例中有随访资料者36例,随访时间为3到54个月。30例恶性PEComa中25例有随访资料,无瘤生存12例(44.4%);带瘤生存9例(33.3%),死亡4例(16.7%)。7例发生于局部复发,其中的5例(27.8%)同时伴有转移。随访6例恶性潜能未定PEComa (PEComa-UMP)中的3例,1例化疗27个月后死亡,2例无瘤生存。随访3例良性PEComa中均无瘤生存。随访4例AML、1例EAML均无瘤生存。2.病理学检查:(1)大体形态:肿瘤大小不一,小者可仅为1~2cm,大者可达30cm及以上,质地多较坚实,切面可呈灰白色、灰褐色或灰红色,可伴有出血、囊性变和坏死。肾AML切面呈多彩状,由灰红或灰白区域和黄色脂肪组织混合组成,常伴有灶性出血。LAM可为红色至灰色的肿块。CCST多为孤立性结节,位于肺周边,切面呈半透明状,灰红或灰白色。(2)组织形态:PEComa-NOS的组织学形态在各病例间有一定差异,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类是CCST型或EAML型,肿瘤主要由上皮样血管周上皮样细胞(PEC)组成,胞质呈透明状或淡嗜伊红颗粒状。第二类为透明细胞肌色素细肿瘤(CCMMT)型,主要由相对大小一致的透明梭形细胞组成。第三类为混合型,由上皮样PEC和梭形PEC混合组成。瘤细胞多呈实性巢状、器官样或片状分布于丰富、纤细的血管网之间。部分病例中瘤细胞可呈放射状分布于小血管或厚壁血管的管壁周围。厚壁的血管壁可伴有玻璃样变性。少数肿瘤内,肿瘤间质可伴有明显的胶原化。有些肿瘤内可见多核性瘤巨细胞,还可见蜘蛛样细胞,另有少数病例内可见多少不等的褐色颗粒。恶性病例可见高级别细胞核异型性和细胞密度、核分裂象、坏死、脉管侵犯等。参照Folpe等提出的标准,本组54例PEComa中30例(55.6%)符合恶性PEComa,6例(18.5%)符合恶性潜能未定PEComa,5例符合良性PEComa。3.免疫组化标记:所有病例均表达HMB45 (45/45,100%)和PNL2 (25/25,100%),但在各病例中的阳性程度并不完全一致,可为弥漫强阳性,也可为灶性。其他主要标记的表达情况分别为:Melan-A (11/23,47.8%)、α-SMA (20/32,62.5%)、desmin (16/28, 57.1%)、vimentin (18/24,75%)、S-100 (3/18,14.3%)、CD10 (4/16,25%)、CD117 (4/15,26.7%)。4.分子遗传学:(1)免疫组化检测mTOR通路中三个免疫标记S6、AKT、mTOR,结果显示,S6在肿瘤组织中表达率较高,占所有病例88%(22/25)。AKT在肿瘤组织中率较低,仅有1例局部呈弱阳性表达(4%),在正常组织中表达率为61.5%(8/13)。肿瘤组织中的AKT蛋白表达与S6蛋白表达之间有负相关关系(P<0.05)。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中AKT和S6的表达率均有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000和0.028)。正常组织内虽也有一定程度的S6表达,但主要以弱阳性和局限性表达为主,肿瘤组织以强阳性和弥漫阳性表达为主,表达强度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31)。mTOR蛋白在肿瘤组织及正常组织内表达均较低,统计学无显著差异(P=0.090)。(2) MLPA结果:除外1例DNA质量较低的病例,余24例PEComa病例中有14例存在TSC1基因缺失/重复(58.3%,14/24),16例TSC2基因缺失/重复(66.7%,16/24)。TSC1或TSC2基因突变者有22例,总体突变率为91.7%。mTOR通路活化情况(肿瘤组织内S6表达上调,AKT表达下调)与TSC1/2基因突变状态相符,符合率为83.3%。结论1. PEComa好发于青壮年,并多见于女性。2. PEComa-NOS以腹盆腔和女性生殖系统为多见,其次为消化道、泌尿道等部位。3.组织学上PEComa家族中均以病变中含有PEC为特征,PEC可呈梭形或上皮样,两种PEC在病变中的比例可因病例不同而异。PEComa-NOS分为CCST型(上皮细胞样)、CCMMT型(梭形细胞样)和混合型。大多数肿瘤均含有丰富的纤细血管网。4. PEComa以表达肌细胞标记和黑色素细胞标记为主要特征,其主要包括HMB45、A103、α-SMA、desmin等标记物。两组标记物在不同部位PEComa中的表达不尽一致。上皮样PEC以表达HMB45为主,梭形PEC除HMB45外,还可表达α-SMA。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大多数PEComa中mTOR通路活化,说明mTOR通路在PEComa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提示mTORC1抑制剂可能会在PEComa尤其是恶性PEComa治疗中起到积极的作用。6. MLPA分析显示位于9q34的TSC1和16p13上的TSC2基因经常性的发生缺失或重复,证明PEComa是一种与TSC基因相关的肿瘤。TSC基因在mTOR通路中起重要调节作用。
其他文献
"患者至上"是吴孟超的核心价值观,从吴孟超不放弃一切诊疗机会,多为"看病难"尽责;不折腾病人花冤枉钱,多为"看病贵"减负;不怠慢每一位患者,多为"看病寒"暖心,着力缓解"看病难
<正> 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大师几乎都是多面手,即创作之余,兼擅翻译。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的集子里都短不了几卷译文。萧乾也是以作家兼翻译家的双重身份在三十年代跨进中
多媒体运用于地理教学,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它有以动代静,创设情境,反馈信息等独特的效果,拓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学生的地理素质。
19世纪出现在德国的“犹太人问题”相比较于其他时期、其他地区的犹太人问题而言,表现的最为典型也最为激烈,在学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鲍威尔针对这一问题写作了《犹太人问题
<正>1背景概述由于物联网技术的问世,打破了人们传统观念认识下固定思维方式。物联网技术应用下的智慧工地,以智能物联、移动互联网等多重组合为基础的智慧工地,每个子系统终
为解决永磁同步电机传统直接转矩控制脉动大、开关频率不恒定,以及现有永磁同步电机无差拍直接转矩控制计算复杂、电压矢量解不唯一的问题,在电压源逆变器受限的情况下,针对
运动皮层兴奋性持续增强对于学习、记忆、神经损伤患者功能康复等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如何持续增强运动皮层兴奋性已经成为认知神经科学关注的重要问题。两个刺激间间隔为25ms
云水纹人面像岩画在内蒙古老哈河上游地区发现了三幅,它属于中国北方草原地区独有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符号,是含有甲骨文"云水(川)"字形的端倪形态。经过科学的晶体微腐蚀(macrosco
多元统计法作为一种可学的统计方法,在企业的数据分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企业的决策者准确分析市场信息带来了便利,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一种手段。本文主要介绍了多元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轻质、高速、低能耗、重载以及高精度的机器人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柔性机械臂这一满足以上需求的典型刚柔耦合多体系统的研究也应运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