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肿瘤细胞死亡形式多种多样,即可通过肿瘤细胞凋亡形式,也可通过非凋亡(non-apoptosis)形式,例如自吞噬(autophagy)死亡途径。白藜芦醇是从葡萄属植物中提取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作用。本研究主要通过白藜芦醇对急性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和Burkitt B淋巴瘤Raji细胞的增殖抑制、凋亡诱导,探讨肿瘤细胞死亡途径,分析白黎芦醇治疗白血病的可能作用。 研究结果:①.白黎芦醇对Jurkat细胞和Raji细胞均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②.白黎芦醇诱导Jurkat细胞死亡过程中,出现细胞质浓缩;核凝集,染色质高度凝聚、边缘化;梯形电泳图谱(DNA ladder);凋亡小体等典型凋亡特征,白黎芦醇处理Jurkat细胞12h,早期凋亡细胞比率达到29.76%。③.白黎芦醇处理Jurkat细胞发生S期阻滞,62.5%的细胞被阻滞于细胞周期的S期。④.白黎芦醇通过触发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活化caspase-3机制诱导Jurkat细胞凋亡。⑤.白黎芦醇诱导Raji细胞死亡过程中出现自吞噬体,可见MDC染色阳性等自吞噬特征。⑥.白黎芦醇诱导Raji细胞自吞噬死亡不依赖caspase-3。⑦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水平在白黎芦醇诱导Raji细胞自吞噬过程中下调。 结论:白黎芦醇可以通过细胞凋亡和自吞噬两种途径诱导不同白血病细胞死亡;其诱导白血病细胞死亡途径与细胞种类有关;组织蛋白酶D基因与白黎芦醇诱导的自吞噬途径有关。 本研究发现白黎芦醇治疗不同白血病的机制存在差异,其差异与诱导细胞凋亡或自吞噬途径的不同有关。白黎芦醇诱导细胞死亡途径的研究为进一步从事细胞凋亡或自吞噬工作提供实验素材,为白黎芦醇临床治疗肿瘤提供理论参考,也为诱导凋亡的抗癌化学药物治疗无效的机制研究开辟了自吞噬研究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