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迅速。在短短不到30年间建成了大量高速公路,从两纵两横,到五纵七横,再到“7918”网,我国已发展为世界上拥有高速公路里程最多的国家,一个覆盖城乡、高效便捷的高速公路交通网络初步形成。现今,高速公路交通网络业已成为服务我国运输发展和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纽带。我国的高速公路虽然取得长足的发展,但也面临诸多问题。从我国高速公路的整体运营现状看,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我国高速公路运营效率低下,主要体现在高速公路的收费、沿线综合开发及内部管理三个方面。其中收费方式落后、收费标准偏高、收费标准不统一,高速公路沿线的综合开发力度不足以及管理水平低下等等都是导致运营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本文以高速公路的社会公共属性为基本点,以我国高速公路目前运营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立足点,在大量阅读文献、借鉴国内外学者现有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对我国高速公路运营效率低下的现状及原因展开讨论,寻求提升运营效率的途径,为我国高速公路的健康运营发展提供重要指导。本文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论文首先以公共产品理论为依据分析了高速公路的属性及存在问题,指出高速公路是准公共产品、具有显著的外部性及明显的自然垄断性,并依据高速公路的这些属性分析得出四点认识:①高速公路的准公共产品特征是其收费的理论基础;②高速公路的级差效益是其收费的基础前提;③政府借贷和民间资本进入是其收费的根本原因;④高速公路的公益性是其最终的发展方向。其次,通过文献分析,论文理清了我国高速公路运营效率低下的原因,如:收费方式落后,限制车速增加成本;收费站点密集,收费标准过高;收费标准不统一,阻碍联网收费改革;综合开发不足,过于依赖通行费收入;管理效率较低,服务意识淡薄。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高速公路本身的运营效率的提高,也影响了高速公路事业公益性的发展。再次,以我国10家高速公路企业为研究样本,选取相应的评价指标,利用DEA方法分析这些高速公路企业的运营效率。分析表明,我国高速公路企业运营效率普遍不佳,在价值创造(取得收入)和价值实现(收入转化为利润)阶段都存在一定的不足。结合定性分析及DEA评价(投入冗余及产出不足)的定量分析,论文指出我国高速公路运营效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①收益状况;②营业成本;③运营管理效率。之后,依据上述分析,论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高速公路运营效率的相关对策及建议:①制定合理浮动的收费标准;推进收费技术改革、实行联网收费,加强收费管理;开展高速公路沿线综合开发,增加多元化运营收入;加强培训力度,增强服务意识等措施以改善收益状况,提高高速公路企业创造收入的能力。②通过规范高速公路养护管理,降低养护成本;采用先进收费技术,精简人员,降低人员成本。③要加强高速公路企业内部管理、提高运营管理效率,引入市场机制,加强运营成本预测管理,提高高速公路企业利润转化的效率。最后,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高速公路运营效率的提升提供科学的指导,从而为推进我国高速公路降低收费标准、促使其向公益性和纯公共产品属性方向发展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