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DO状态丝状菌膨胀的微生物表面特性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x3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性污泥法是城镇污水最常见的处理技术,在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下,提标和节能已成为污水厂运行的重点关注内容。大量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都表明,低溶解氧(DO)运行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污水处理的能耗,但低DO运行模式容易诱发污泥的丝状菌膨胀。现有研究表明处于微膨胀状态的污泥,利用丝状菌比表面积大的特点,通过网捕吸附污水中的污染物,还可以获得更加优良的出水效果。但是污泥膨胀难于控制,处于失控状态的膨胀污泥易流失,长时间运行会使系统完全崩溃难以恢复。因此,研究活性污泥低DO丝状菌膨胀机理,可以为低溶解氧运行模式或微膨胀污水处理控制技术的稳定运行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意义重大。课题采用SBR工艺、低DO运行模式,以不同膨胀程度活性污泥为对象,在研究SBR系统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基础上,测试不同膨胀程度活性污泥的微观结构、微生物EPS组分、表面特性和种群结构,分析其变化特征,揭示丝状菌与菌胶团菌间的表面作用机制,为构建丝状菌微观膨胀机理提供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包括:(1)活性污泥膨胀对水处理系统去除性能及污泥性质的影响;(2)活性污泥丝状菌膨胀对污泥EPS组分和表面特性影响;(3)丝状菌膨胀微生物种群结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低溶解氧条件下引发活性污泥丝状菌膨胀,在污泥微膨胀阶段出水COD急速升高,去除率迅速下降至60%左右。硝化活性急剧下降,降低至55%左右。磷去除效果与正常溶解氧条件下(DO=2 mg/L)的差别并不很大,除磷平均效率在85%左右。在污泥恶性膨胀阶段出水COD浓度达到300 mg/L,去除率降至40%左右。氨氮的去除率低至38%,除磷效率逐渐降低至60%,严重影响出水效果。(2)EPS组分中蛋白质含量以及蛋白质/多糖的比例随着SVI值的升高而逐渐降低,EPS蛋白质组分是影响细菌间聚集的关键因素,是导致膨胀活性污泥难以形成稳定絮体的原因。随着活性污泥丝状菌膨胀过程的发生,EPS中无规卷曲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相对含量增加,α-螺旋/(β-折叠+无规卷曲)的比值增加,使得松散结构蛋白质含量减少、EPS内部疏水性官能团难以向外露出。(3)随着膨胀过程的发生,EPS提取前后的Zeta电位和疏水性呈现下降趋势,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是引起Zeta电位下降、污泥的疏水性降低的原因之一。蛋白质二级结构的改变是疏水性的另一原因。(4)活性污泥膨胀过程中优势菌门是Proteobacteria,优势菌属是Thiothrix,两者的相对丰度均随着SVI的升高而不断增大。在低溶解氧条件下引发的活性污泥丝状菌膨胀的优势丝状菌是贝日阿托氏菌科中的发硫菌属。非丝状菌一方面相对丰度减少,另一方面非丝状菌难以黏附与丝状菌之上,最终导致无法形成结构稳定的活性污泥絮体。
其他文献
对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的互动关系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表明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是相互偏离的,而新兴产业的发展可以缓解当前的偏离程度;指出新兴产业对现有人才结
美国国会通过的《美国复兴与再投资法案》中购买美国货条款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933年生效的《购买美国货法》(BuyAmericanAct)。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美国已经建立起庞大的政府采购体
报纸
汕头众多有利条件,有利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汕头"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目标及重点;围绕这些目标及重点,应采取措施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经国务院批准,2011年5月20日,上海市撤销原黄浦区、卢湾区建制,建立新的黄浦区。此次区划调整使得新黄浦区开始跨入促进"两区融合,一体发展"的特殊阶段,同时新黄浦区又面临转型
【正】 今年是伟大的航海家郑和首航西洋590周年,为纪念这一“中国超前轶后之奇举”,10月15日—17日,南京郑和研究会与郑和航海研究基金会在南京共同主办了纪念郑和下西洋590
多肽类药物的氨基酸组分测定步骤:多肽的水解方法寅衍生寅HPLC检测。简述多肽药物的水解方式及衍生方法。
分析科技型中小企业高速成长的驱动因素可以为具有相似特征的中小企业持续成长提供参考。通过研究第一家成功登陆创业板的公司特锐德的案例,可以发现支撑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
文章借助新浪平台对国内44家图书馆微博进行调研,分析微博在国内图书馆中的应用状况并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强化高校图书馆微博建设、深化微博服务内容、将微博与其他Web2.0技
慢性肾功能衰竭辨证微观指标的研究概况谢胜,吴国庆导师:皮持衡(江西中医学院肾病研究室南昌330006)关键词在性肾功能衰竭;辩证;微观指标近年来,中医界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进行了微观辨证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