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毒技术是饮用水处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水厂生产中常用消毒方法包括氯消毒、二氧化氯消毒等。但是随着水源水质恶化,水中有机物种类增多,水中致病微生物耐药性增强,在化学消毒剂剂量不变情况下,传统消毒工艺效果下降显著。传统的自来水厂常规水处理消毒方式面临严峻挑战。紫外线消毒和高铁酸钾消毒作为绿色、高效、环保的新型消毒工艺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浙江省某水厂砂滤滤后水为研究对象,考察砂滤滤后水经紫外线照射和高铁酸钾处理后加氯,不同工况下水样中余氯衰减变化和三卤甲烷生成量情况。并且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单独氯消毒、高铁酸钾消毒和紫外线照射后水样中微生物群落微观变化进行研究,将三种消毒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在初始余氯浓度相同时,在实验范围内,紫外线剂量对余氯衰减过程具有显著地影响,总体呈现紫外线照射剂量越高,余氯衰减速率越快。在相同紫外线照射剂量下,紫外线强度越大,余氯衰减速率越慢。在相同的初始余氯浓度下,高铁酸钾浓度越高,余氯的衰减速率越快。在相同初始余氯浓度下,随着紫外照射剂量的增加,水中三卤甲烷生成量都是增加的。在相同紫外剂量下,紫外强度越低,生成的三卤甲烷浓度越高。紫外线照射后的水样,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TOC值下降;水样的紫外吸光度是减小的。对于经高铁酸钾处理后的砂滤滤后水加氯,随着高铁酸钾浓度增大,相同初始余氯浓度下,三卤甲烷的生成量下降。经高铁酸钾处理后水样TOC值减小,但是水样的紫外吸光度是不断增大的,其中UV254值增加0.04cm-1。水样消毒处理后,水中的优势物种数量明显减少,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降低,群落结构复杂性下降,微生物风险减小。相比于砂滤滤后水单独加氯消毒,紫外线照射砂滤滤后水后加氯,会导致水中余氯衰减加快和三卤甲烷生成量的增加,但是在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方面,紫外线照射后水样变化最明显,展现出最好的消毒效果,高铁酸钾和次氯酸钠消毒效果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