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门控心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显像可以在注射一次示踪剂,一次显像中得到心肌血流灌注、左心室功能参数以及局部室壁运动,可用于评价冠心病患者运动试验后心肌顿抑,并能提高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还能为患者提供重要的预后信息。本研究从三种门控定量分析软件测定左心室容积和射血分数的比较,和门控心肌SPECT显像评价缺血后心肌顿抑两方面对门控心肌SPECT显像心功能测定及临床应用进行探讨。第一部分门控心肌SPECT显像三种定量分析软件测定左心室容积和射血分数的比较目的研究3种门控心肌SPECT显像定量分析软件:定量门控心肌断层显像(QGS)、爱莫瑞心脏工具箱(ECToolbox)和四维模型心肌断层显像(4D-MSPECT)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EF)、舒张末期容积(EDV)和收缩末期容积(ESV)的相关性以及与在心室造影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临床疑诊或确诊冠心病的患者212例均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门控心肌SPECT显像,并分别以QGS、ECToolbox和4D-MSPECT软件处理得左心室EF1、EDV1、ESV1。其中106例患者行左心室造影,分别测得左心室EF2、EDV2、ESV2。比较3种软件之间及其与左心室造影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种门控SPECT定量分析软件所测的EF1、EDV1、ESV1的相关性好,所测EF1值的r值为0.89~0.91(P均<0.001),所测EDV1、ESV1值的r值为0.97~0.98(P均<0.001)。对于EF1和EDV1,QGS、ECToolbox、4D-MSPECT所测值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QGS所测值(EF1:(59.2±11.4)%、EDV1:(88.8±35.5)ml]低于4D-MSPECT所测值(EF1:(64.2±12.6)%、EDV1:(98.1±39.5)ml),4D-MSPECT所测值又低于ECToolbox所测值(EF1:(68.3±12.8)%、EDV1:(108.2±39.0)ml);而对于ESV1,QGS((39.0±27.0ml)]、ECToolbox((37.9±31.4)ml)与4D-MSPECT((38.7±31.3ml))所测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门控心肌SPECT显像与左心室造影所测的EF2、EDV2、ESV2的相关性好,所测EF2的r值为0.70~0.80(P均<0.001),EDV2的r值为0.57~0.61(P均<0.001),ESV2的r值为0.87~0.89(P均<0.001)。结论3种门控SPECT定量分析软件所测值之间的相关性好,且所测的左心室EF、EDV和ESV与左心室造影的相关性好。第二部分运动试验后早期门控99Tcm—MIBI心肌SPECT显像评价缺血后心肌顿抑目的用门控心肌SPECT显像评价运动试验后缺血心肌顿抑,并初步探索运动试验后心肌顿抑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8例临床疑诊冠心病的患者及30例冠心病低度可能的正常人行运动试验后早期(5~15min)、延迟(约1.5h)及隔日静息门控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SPECT显像,用QGS自动分析软件处理得运动试验后早期、延迟及静息左心室EF、EDV、ESV,并对每个心肌节段的室壁运动及心肌灌注进行评分。根据心肌灌注显像将108例患者分为心肌缺血组(70例)和心肌显像正常组(38例),比较心肌缺血组、心肌显像正常组及CAD低度可能组运动试验后早期、延迟及静息左心室EF、EDV、ESV及局部室壁运动的变化,并对4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进行冠心病诊断效能评价。结果CAD低度可能组运动试验后早期[(71.3±6.1)%]、延迟[(67.4±7.4)%]及静息[(66.9±7.0)%]显像时所测EF值有统计差别(F=3.623,P=0.031),运动试验后早期显像时所测EF值较静息时高4.4%,但Scheffe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3)。所测EDV、ESV值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EDV:早期(66.1±14.5)ml、延迟(69.9±15.9)ml、静息(73.3±17.4)ml,F=1.527,P=0.223;ESV:早期(19.5±7.5)ml、延迟(23.5±9.3)ml、静息(24.9±10.3)ml,F=2.847,P=0.0631。心肌显像正常组运动试验后早期、延迟及静息显像所测EF、EDV、ESV值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EF:早期(70.3±6.0)%、延迟(67.2±6.9)%、静息(67.4±6.11%,F=2.921,P=0.058;EDV:早期(67.0±19.0)ml、延迟(67.6±20.0)ml、静息(68.3±19.6)ml,F=0.043,P=0.958;ESV:早期(20.6±8.9)ml、延迟(23.1±10.1)ml、静息(22.9±8.9)ml,F=0.833,P=0.438]。心肌缺血组运动试验后早期[(58.4±7.5)%]、延迟[(58.9±7.0)%]及静息[(62.5±6.7)%]显像时所测EF值有统计学差异(F=6.948,P=0.001),Scheffe检验提示运动试验后早期及延迟显像时EF值均较静息时减低,差值分别为-4.1%、-3.6%,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EF=-5%为界,运动试验后早期显像时有39%(27/70)的患者运动试验后EF下降5%以上,延迟显像时37%(26/70)的患者延动试验后EF下降5%以上。心肌缺血组运动试验后早期[(37.2±17.5)ml]、延迟[(36.6±16.3)ml]及静息[(30.2±13.3)ml]显像时所测ESV值有统计学差异(F=4.244,P=0.016),Scheffe检验提示运动试验后早期与静息ESV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差值=7.03ml,P=0.033),延迟显像时ESV有增加趋势,但未达到统计标准(差值为6.40ml,P=0.059)。运动试验后ESV与静息ESV比值分别为1.28和1.25,以1.22作为界值,有运动试验后左心室扩张者分别为早期显像47%(33/70),延迟显像50%(35/70),而运动试验后EDV[早期(87.1±28.0)ml、延迟(86.6±27.8)ml]与静息[(78.6±23.4)ml]时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F=2.279,P=0.105)。心肌缺血组77%的病例有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其中61%(43/70)的患者运动试验后早期显像时有可逆性室壁运动片常,60%(42/70)的患者延迟显像时有可逆性室壁运动异常。运动试验后EF值下降、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扩张及可逆性局部室壁运动异常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且多参分析显示心肌灌注显像积分差(SDS)是影响运动试验后左心室功能改变的唯一因素。但本研究中运动试验后与早期显像时所测左心室EF、EDV、ESV及局部室壁运动评分与延迟显像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本研究中4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进行冠心病诊断效能分析发现,心肌灌注显像结合可逆性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后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从92.7%提高到95.1%,准确率从93.2%提高到95.5%,而特异性不变。结论在运动试验门控心肌SPECT显像中,心肌缺血患者常会出现心肌顿抑,表现为左心室功能的延迟恢复,即运动试验后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扩张及可逆性局部室壁运动异常,且心肌顿抑的发生与心肌缺血的严重性密切相关,心肌缺血的数量是运动试验后左心室功能改变的唯一影响因素。检测运动试验后缺血心肌顿抑对冠心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结合运动试验后左心室功能异常与心肌灌注显像能提高冠心病的诊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