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节蛋白—1对脓毒症心功能不全的多靶点保护作用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ynewer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脓毒症是由宿主对于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引起的威胁患者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死亡率高达20%。脓毒症伴随着许多严重的并发症和多种器官功能障碍,心肌损伤心功能不全便是其中之一,心肌的损伤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关键原因。研究脓毒症心肌损伤心功能不全的作用靶点对于发掘潜在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脓毒症造成的心肌损伤心功能不全的机制十分复杂,心肌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过度氧化应激、炎症因子聚集等因素共同导致心肌缺血和损伤,是脓毒症心肌损伤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神经调节蛋白-1(neuregulin-1,NRG-1)在调节心脏对生理和病理应激的适应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NRG-1/Er Bbs能减弱心肌细胞因缺氧引起的细胞凋亡,减轻线粒体功能障碍,减轻炎症反应。故本试验旨在探讨NRG-1通过多个靶点改善脓毒症心肌损伤,为脓毒症心功能不全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实验将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雄性SD大鼠36只(N=36,周龄8~10周,体重300~400g)分为Sham组(n=12)、LPS组(n=12)及NRG-1组(n=12);每组分为两个亚组(治疗时间分别为24小时和48小时),共6组,即Sham 24h组(n=6)、LPS 24h组(n=6)、NRG-1 24h组(n=6)及Sham 48h组(n=6)、LPS 48h组(n=6)及NRG-1 48h组(n=6)。LPS组和NRG-1组的大鼠通过腹腔注射LPS 10mg/kg从而诱导建立脓毒症模型,Sham组大鼠在同一时间、相同部位注射等量生理盐水。NRG-1 24h组和NRG-148h组分别于手术后5h,5h和24h两个时间点进行尾静脉注射rh NRG-1,剂量0.01μg/g;其它大鼠均在同一时间、同一部位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4h组和48h组大鼠分别在术后24小时和48小时进行取材。术后4小时内随时严密观察大鼠精神状态和活动情况,每6小时记录存活情况。心功能测量结束时,于大鼠下腔静脉采集血液样本,静置离心后,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炎症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水平;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左心室组织Ras同源家族A(Ras homolog family member A,Rho A)和Rho激酶1(Rho-associated kinases 1,ROCK1)信号通道蛋白的表达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HE)用于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细胞及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法用于检测心肌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v WF水平。各组大鼠取组织和血液标本后均用二氧化碳进行安乐死,然后将其棘突移位以确认死亡。此外,培养大鼠H9c2细胞进一步验证NRG-1在体外对Rho A和ROCK1信号通道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结果:LPS组大鼠48小时生存率为50%,NRG-1组48小时生存升高至83.3%。NRG-1组大鼠心功能状态显著增强,具体表现为NRG-1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左心室收缩压(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LVSP)、左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maximal/minimum rate of pressure development,±dp/dt max)较LPS组升高,而LVEDP降低。与LPS组相比,NRG-1组大鼠心肌纤维排列有序,炎性细胞聚集减少,心肌细胞和线粒体肿胀减轻,心肌血管管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 WF)表达增加,凋亡的心肌细胞减少。提示NRG-1可能具有改善心肌血管内皮细胞屏障功能的作用。NRG-1组大鼠血清炎性因子TNF-α和IL-6、内皮相关因子ICAM-1、VEGF和NO水平均明显降低,凋亡的心肌细胞数量减少。提示NRG-1可能参与内皮细胞保护、炎症和凋亡相关过程。此外,与LPS组相比,NRG-1组大鼠心肌组织和体外培养的H9c2心肌细胞中Rho A和ROCK1信号通道蛋白表达均发现降低,提示Rho A/ROCK1信号通路可能参与脓毒症的发生与心功能损伤时保护内皮细胞的过程。结论:NRG-1通过多靶点发挥效应,包括保护心肌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增强心肌血管屏障功能、改善心脏血流动力学、发挥抗炎、抗凋亡、抗氧化应激作用,从而改善心肌损伤程度,提高存活率。因此,NRG-1可能是脓毒症心功能不全的潜在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背景虽然当前已有相当一部分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探索主动脉夹层的可能的发生发展机制,但主动脉夹层在机体内的具体形成机制还尚未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发展过程中,铁缺乏(iron deficiency,ID)是否存在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的功能。此外,还确定了线粒体对这一过程的贡献。
学位
研究背景:PTEN是一种抑癌基因,可通过FAK途径、MAPK途径、PI3K/Akt途径参与细胞周期调节、肿瘤细胞凋亡诱导、细胞侵袭性生长及远处转移的抑制等过程,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密切关系。最近研究表明PTEN抑制剂SF1670可通过PTEN/PI3K/Akt信号通路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中起神经保护作用,因此本实验拟研究SF1670对创伤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目的
学位
目的:骨肉瘤(Osteosarcoma,OS)是骨科疾病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期主要在青少年和儿童。目前的治疗金标准为术前化疗+手术治疗。但肿瘤耐药性限制了化疗药物的使用,预后仍然很差。吲哚美辛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广泛用于治疗炎症。近几年来,它已经在一些肿瘤中显示出抗肿瘤作用。但吲哚美辛对骨肉瘤的影响尚不明确,其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在本研究中,我们检测了吲哚美辛在体外对骨肉瘤U2OS细胞增
学位
第一部分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模型的建立及NOX在肺组织中的变化目的:通过建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肺损伤模型,研究NADPH氧化酶(NOX)在肺损伤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16只健康SPF级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O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组(ANP组)。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射牛磺胆酸钠法(0.06ml/100g)制备大鼠ANP模型,造模完成后通过皮下注
学位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与线粒体功能及线粒体自噬的关系。方法:1.细胞培养:使用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进行实验并将其分为四组,分别为正常组(NC)、缺氧组(NH/R)、高糖组(HG)、高糖缺氧组(HG+H/R)。NC组细胞置于含有DMEM+10%胎牛血清(FBS)的培养基中,在37℃、5%CO2和21%O2的条件下培养。NH/R组将细胞置于缺氧环境中(94%N2+5%
学位
[研究目的]:通过激光诱导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小鼠模型探讨小神经胶质细胞通过P2X7-NLRP3/Caspase-1炎症通路参与CNV的机制[研究方法]:9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4组激光诱导CNV实验组,实验组分别于激光治疗后的第1、4、7、14天取材与检测。各组随机抽样3只小鼠进行FFA及OCT检查眼底改变;取材3只小鼠(6只眼)视网膜脉络膜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4只小
学位
目的研究湖北省一至三年级小学生近视纵向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影响近视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提供方向与理论依据。方法纵向研究,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纳入湖北省17个地市(州)及神农架林区一至三年级小学生共13244人作为研究对象,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对同一批学生随访两年完成3次数据收集。所有纳入对象进行视力检查,任意一眼视力低于1.0则进一步使用赛飞杰睫状肌痳痹
学位
第一部分miR-497在角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特性鉴定目的:预测微小RNA 497(micro RNA-497,miR-497)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FGF2)的相关性,并鉴定miR-497在小鼠角膜碱烧伤后的表达变化。方法:1.通过生物
学位
目的:研究紫檀芪对卵巢癌SKOV3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等一系列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探索紫檀芪对于卵巢癌SKOV3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析紫檀芪对卵巢癌SKOV3细胞糖酵解的影响,探讨紫檀芪对卵巢癌的抑制作用机理。方法:1.采用CCK-8检测不同浓度梯度(0μmol/L、25μmol/L、50μmol/L、100μmol/L、150μmol/L)的紫檀芪对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的抑
学位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妊娠期特有的、以孕20周后新发高血压和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脏器损害疾病。绒毛外滋养细胞(extravillous trophoblast,EVT)迁移、粘附、侵袭能力的下降和螺旋动脉重铸不足被认为是子痫前期发生的关键。众所周知,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家族成员2A1(solute carrier organic anion transporter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