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资金互助组织的使命漂移识别——基于财务数据的分析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ryduan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为农村金融市场上的弱势群体提供了贷款,缓解了农户融资难的问题,但是随着近年来农民资金互助社的数量越来越多,发展模式多样化,规模越来越大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些农民资金互助社在规模扩大的过程中,为了实现自身的财务可持续发展,会导致一种倾向,偏离为农服务,突破地域范围吸收社员,并向非社员提供存贷款服务,发放大额贷款,弱化互助合作的使命漂移现象。因此研究规模的扩大,对农民资金互助社的影响,即研究随着规模的扩大,农民资金互助社是否发生使命漂移,以及如何对互助社的使命漂移进行衡量,对于互助社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集体行动理论、使命漂移理论为基础,运用案例研究法,以盐城市L镇农民资金互助社为研究对象,尝试建立一种衡量农民资金互助社发生使命漂移的方法,从为农性、合作性、区域性、社员性、风险控制性五个性质上设计不同的指标体系,来探究农民资金互助社在规模扩大的过程中,是否发生使命漂移,本文研究的结论如下:  1.随着规模的扩大,农民资金互助组织的贷款投向仍然是以农村、农业、农民的贷款为主,没有发生为农性的漂移,但是在规模扩大的过程中,农民资金互助组织的贷款发放对象集中于中等以上收入者,有可能将有真正贷款需求的贫穷者排除在外,从而降低了为农性的力度。  2.随着规模的扩大,从财务指标上来看,农民资金互助社在风险控制性上没有发生使命漂移,但是存在大额贷款集中度较高的问题,一旦发生违约,带给互助社的损失将会是加大的。  3.随着规模的扩大,社员人数的增多,社员中的“搭便车”人数将会增多,对互助组织的发展不够关心,弱化了互助组织的民主管理权力的发挥,对于组织的监督发生失衡,并且随着资金规模的变大,资金的管理成本将会上升,资金的投向偏离原来的方向,投向于一些高风险的行业,平均贷款规模变大,风险性加大,盈利性动机加强,互助性减弱,导致互助社合作性的淡化。  4.随着规模的扩大,资金互助社会倾向于突破地域范围的限制,进行存放贷款的服务,突破地域范围后会失去互助社本身所具有的信息优势,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将会加大互助社的运营风险,互助社发生了在区域性上的偏离。  5.随着规模的扩大,盈利性动机增强,资金互助社会倾向于向非社员提供服务,并且随着规模的扩大,每个社员接受到的来自于互助社的大户的相关指导将会减少,降低了社员对于互助社的满意程度,弱化了互助社的社员性。  通过本文的案例分析,农民资金互助社的规模扩大将会给组织的发展带来多方面的影响,会引起组织的一定程度的使命漂移,弱化了互助社本身所具有的信息成本优势,也偏离了互助社本身的互助非盈利性的宗旨,因此在互助社的发展中,要坚持适度规模经营。
其他文献
学位
企业都会面临员工流动的问题。而员工的流动,会对企业的生产带来风险,特别是企业在员工培训上需要花费一定的资源和时间,当员工发生离职时,往往会影响企业的生产,因此企业从利润最
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是在融资租赁行业融资难和资产证券化在我国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国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数量为71只,发行总额66
金融市场具有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作用。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金融市场开始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联系也因此变得更加紧密。随
学位
随着数字和信息技术的加速发展,传媒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早在2011年6月,美国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领域》一文中指出“
IPO是指发行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的一种行为,其目的是为公司募集资金、改变股权结构。通过IPO,外部投资者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了所需的资金,优化了资本结构,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电子商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跨境电子商务使得商品之间的交易变得无国界,由此也带动了物流业的高速发展,2016年我国社会物
学位
采购管理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它是电子制造企业重要利润来源,在企业日常生产活动者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  采购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企业生产和销售的前提和保证,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