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的安置模式与社会适应——以河南省南阳市浙川县D村为例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ky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12月30日,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开工,引起政府和公众的高度关注。此次工程共涉及32.8万移民,移民在安置地开始新生活的过程,也就是移民社会适应的过程。本文以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一个移民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集中外迁农业安置模式下移民社会适应状况的调查,分析安置模式对移民社会适应的影响及其所带来的适应问题。另外,笔者运用过程——事件的分析方法,总结了移民在面对安置模式所带来的适应问题时所采取的适应策略,动态的展现移民社会适应的过程。   全文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是导言。首先对本次研究的研究背景做了简要介绍;第二部分是研究综述,最后一部分简单介绍了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思路和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介绍了D村移民的安置模式。第一部分介绍了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移民总的安置模式和安置政策;第二部分则具体介绍了研究对象D村移民的安置模式。   第三章介绍了迁入迁出两地的基本情况。第一部分介绍了迁出地——淅川县D村的状况。第二部分介绍了迁入地——邓州市的基本情况。   第四章是对集中外迁农业安置模式下D村移民社会适应状况的具体描述。笔者将社会适应分为经济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关系适应和文化适应四个维度,首先详细概括了D村移民现阶段的社会适应状况,接着分别分析了安置模式是如何影响移民四个方面的适应状况的。分析发现:D村移民适应现状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由集中外迁农业安置这种模式造成的。在经济适应方面,集中外迁农业安置使得移民生产环境和劳动资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事副业的条件丧失,从而使移民收入减少,产生适应困难;在生活适应方面,集中外迁农业安置模式极大改善了移民的居住条件、医疗教育条件和交通状况,这些生活条件的改善增强了移民适应新生活的信心,移民普遍对自身生活适应水平具有较高的评价;在社会关系适应方面,集中外迁农业安置模式阻碍了少数移民与家乡亲人的联系,使移民开始接触一些陌生的当地人,增加了移民的人际关系适应负担;集中外迁安置对移民文化适应也产生了影响,虽然远距离迁移使得D村移民进入到一个文化差异较大的新环境中,但是D村移民多数时间生活在比较熟悉的领域,原有的价值观、生活习惯、文化传统能够在移民群体内部发挥作用,因此其认识和了解迁入地文化的动力在一定程度上被抑制,增加了移民适应当地文化的难度。   第五章主要介绍了D村移民为应对安置模式所带来的适应问题而采用的社会适应策略,动态的展现移民社会适应过程。为了应对安置模式所造成的适应困难,移民主要采取了四种适应策略:一、加强与同村移民的关系;二、与当地人建立联系;三、“正确”处理与政府的关系,四、寻找新的谋生就业方式。通过这四种策略,D村移民在一定程度上应对了安置模式所带来的适应困难,改善着自己的适应状况。   第六章是全文的总结和升华。首先总结了本文的研究结论,再次由本文的研究结论出发,反思了我国以往移民安置模式,并从改善安置模式和提高移民能动性两个方面对我国今后的移民安置提出建议。  
其他文献
期刊
尘肺病作为一种职业病在我国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对尘肺病农民工的关注如何从抽象走到具体,那就要关注农民工作为具体个体的身体体现。  本文将身体这一视角引入到对尘肺病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战略的实施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短时间或长期地到东南沿海及大中城市务工,于是就产生了所谓的农民工群体。随着到城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从做好西藏发展稳定的工作大局出发,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在联系群众、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弘扬
视野检查是眼科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检测工具,但对于儿童,由于各方面限制因素,如配合度差、理解力弱等,进行视野检查、获取可靠的视野结果仍是一项十分严峻的挑战。国
随着来华留学生人数的不断上升,世界各地来南京求学的外国留学生数量也正逐年快速增长。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的研究已成为现实之需。目前已有的文献多从宏观的角度探讨在发达
在[BMIM]PF6离子液体辅助下制备了纯CeO2和一系列GO/CuO/CeO2可见光催化剂,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仪(BET)以及紫外可见漫反射
较强的职业认同感是教师积极主动地实践教师角色的必要条件。然而,据已有的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农村教师的职业认同不容乐观。这引起了笔者的研究兴趣。 需求是人类行为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