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鎓盐类氰根离子传感器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0355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氰根离子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本章归纳并总结了近年来氰根离子传感器相关的文献报道,阐述了其研究现状和进展。重点总结了以下五类基于亲核反应机理的氰根离子传感器:(1)含有亚胺基团的化合物、(2)含有二腈乙烯基团的化合物、(3)含有吲哚基团的化合物、(4)含硼化合物、(5)含有活化羰基基团的化合物。从氰根离子传感器的设计、合成和应用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论文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基于苯并咪唑鎓盐的氰根离子传感器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  我们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能在含水介质中比色-荧光双通道单一选择性识别CN-的传感器分子J1。在J1的DMSO/H2O(体积比为3:2) HEPES的缓冲体系(pH=7.2)中分别加入F-、Cl-、Br-、I-、AcO-、H2PO4-、HSO4-、ClO4-、SCN-、和CN-后,只有CN-的加入会使得溶液的颜色发生明显变化,由无色变为深黄色。与此同时,在J1的DMSO/H2O(体积比为4:1)HEPES的缓冲体系(pH=7.2)中加入CN-,溶液发出明亮的黄色荧光。这一识别过程不会受到其它阴离子的干扰。紫外-可见光谱的最低检测限为:1.57×10-7mol/L,荧光光谱的最低检测限为:4.63×10-6mol/L。此结果表明,J1是一种良好的可用于识别CN-的化学传感器,在含水介质中对CN-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以及抗干扰性强的优良性能。同时,基于J1我们制备了CN-的检测试纸,该试纸能够方便、快捷、准确地检测水中的CN-。  第三章基于苯并噻唑鎓盐的荧光 turn-off型氰根离子传感器的设计合成及识别性能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基于苯并噻唑鎓盐的氰根离子传感器J2,通过实验发现J2能够在40%的含水体系中实现对 CN-的紫外-荧光双通道识别,并且能够裸眼检测含水体系中的CN-。我们还制备了相关的检测试纸,使CN-的检测能够更方便、快捷的进行。  第四章基于苯并噻唑鎓盐的荧光 turn-on型氰根离子传感器的制备及识别性能研究  一种荧光turn-on型的CN-传感器分子J3被设计合成,通过CN-与苯并噻唑基团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实现了传感器分子 J3对 CN-的识别。该识别过程具有选择性好的特点,其它阴离子(F-、AcO-、H2PO4-)对识别过程没有干扰。传感器分子 J3具备同时在可见光下和紫外光下对CN-裸眼检测识别的性能。由于该传感器分子能够在含水介质中识别 CN-,因此 J3可以被视为环境友好型材料并且具有潜在的实际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增加,可再生和可持续的新能源相对于传统化石能源拥有潜在的高能量密度及很少的环境破坏。阴极氧气还原反应(ORR)在电化学电池中是基本的反应,显著地决定燃料电池的效率。在燃料电池中,铂及铂合金是催化ORR的最可靠的电催化剂。然而,铂的高价格及稀缺,阻碍了它作为氧气还原催化剂在商业上的广泛应用。因此,渴望制备出低成本、高性能的电催化剂材料来替代高价格的铂基催化剂。本文采用水热-热处理方
摘 要: 本文应用微分方程对微信营销信息传播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给出的数学模型做了改进.  关键词: 数学建模 数学模型 微分方程 信息传播  利用数学模型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是通过数学语言把其转化成数学思维的过程.本文探讨了通过个人平台销售的微信营销的信息传播建模问题.  1.最简单的模型  某公司通过个人微信平台进行某品牌面膜的销售,在t时刻获知该产品信息的人数为I(t),每个获知者在单位
过渡金属硫化合物具有独特的电子、物理和化学性质,已经在催化、摩擦、半导体、能量存储、电子产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层状结构的二硫化钼(MoS2)和二硫化钨(WS2)是其中最具潜力的明星代表,无论从理论比容量、循环稳定性还是环境友好方面来说,他们都具备作为新型锂离子电池材料的优异性能。本研究通过水热法和硫化技术合成了MoS2,Li3Mo6S8嵌锂化合物和WS2纳米材料,对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以
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G. N. Lewis提出路易斯酸碱理论并为之奠定基础以来,路易斯酸催化剂得到快速发展。路易斯酸催化剂可以使许多原来不能进行或者不易进行的有机反应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有机合成化学的发展,也使得其在有机合成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研究了五氯化铌在有机合成中的新应用。首先,从有机合成化学的角度,按反应类型综述了五氯化铌作为路易斯酸催化剂
生物质能源可再生、可持续且环境友好,在替代现有化石能源方面前景广阔。目前生物质能源应用的一个有效途径为高温快速热裂解以得到液体燃料生物裂解油(简称生物油)。   生
本论文共五个章节:第一章介绍了超分子凝胶近年来的发展及其应用。其中包括两方面内容:超分子有机凝胶的发展和应用以及超分子金属凝胶的发展和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课题。第二章以苯并咪唑衍生物为基础设计合成了一种凝胶因子C11并对其凝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N-羧甲基-2-十一烷基苯并咪唑(C11)可以形成有机凝胶C11-OG和金属凝胶。有机凝胶和金属凝胶在凝胶状态下均呈现强的蓝色凝聚态荧光。凝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