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僧研究是佛教与文学交叉领域研究的重点,而惠洪不仅是北宋最负盛名的诗僧,还是北宋重要的诗歌理论家,对其诗论的研究对于发掘北宋以来佛教与诗论相互渗透的情况及由唐而宋文学批评史的演变情况均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鉴于此,本文立足其诗禅双修的诗僧身份,从诗禅交融的角度,对惠洪的诗论体系作了一番搭建。 本文第一章探究惠洪诗论的思想渊源,主要梳理了其诗禅交融背景下形成的文字禅思想。惠洪是文字禅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文字禅理论一方面打通了诗与禅之间的壁垒,为其诗歌创作和诗歌批评活动提供了理论支持,另一方面也深刻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和诗歌批评,尤以“以禅论诗”的批评思想最为典型。以此为基础,本文第二章和第三章试图构建惠洪诗论体系,第二章主要论述其诗学理想,第三章分析其诗歌创作论。在诗禅交融的背景下惠洪诗论体系呈现出独特的诗禅交融的风貌。他在诗学理想上推崇的自然观、气韵说、富贵态、语言美等审美理想,多有佛禅影响的内容,如其自然观与佛禅的“法眼”“反常合道”思想紧密联系,气韵说与禅宗的“自性”“本心”观念息息相关等等。在这种诗学理想的统照下,其诗歌创作论表现出更加明显的“以禅论诗”的特点。他在创作动机上主张的“游戏翰墨”说起源于“游戏三昧”说,构思方式上提出的“妙观逸想”说是“法眼”和“反常合道”思想交汇的产物,创作手段上总结的“夺胎换骨”法也彰显着佛禅的“理性”光辉。这些创作论思想,无论是其理论渊源,还是其理论内容本身,均有着深厚的佛禅意蕴。 本文虽然侧重挖掘惠洪诗论思想的禅学内蕴,但最终还是重点把握了其诗论体系的完整性。故笔者以诗禅交融的角度切入,从诗学理想和诗歌创作论两大方面论述,集中挖掘和阐发了惠洪文献中大量的诗论材料,如此,大致勾勒了惠洪诗论体系的宏观面貌和微观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