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染HBV床单位的消毒效果研究及新型防污染床单位的设计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nuq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床单位是病房中必不可少的医疗物品,临床上通常使用床单包裹床垫、枕套包裹枕芯等方式以减少床单位的污染,但是当患者有大量血液或体液渗出时,液体能够浸透床单、枕套,蔓延到床单位上,造成床垫、枕芯污染。多项研究结果显示[1-3],医用床单位污染与医院感染呈显著正相关,原因是各种来源的病原微生物寄生在床单位表面及内部,当液体污染床垫和枕芯时,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增生,此时患者若有明显的创口或者免疫力低下,容易诱发医院感染。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缩写HBV)的流行区,人群中HBV携带率为7.18%[4]。HBV稳定性好,在常温下存活6个月仍具有传染性,而含有HBV的血液在干燥后1周后也能引发感染。HBV携带者住院期间因外伤、手术、穿刺等原因,极易将血液或体液污染到床垫、枕芯上,因此需要寻找有效管理床单位HBV污染的措施。床单位臭氧消毒器是国家卫生部推荐的床单位终末消毒方法,操作流程比化学熏蒸、压力蒸汽灭菌等床单位消毒方法简便易行,消毒效果较紫外线杀菌谱广,并且消毒后无任何毒害物质残留。因此,本研究首先采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床单位臭氧消毒器对HBV污染床单位进行消毒,与传统甲醛熏蒸消毒效果作比较,以检测床单位臭氧消毒器对HBV的消毒效果。具体方法采用载体定量和现场模拟实验,通过制备HBV布片载体,模拟床单位受HBV污染的情景。根据消毒方法的不同,将HBV载体分为臭氧消毒组、甲醛消毒组和阳性对照组,设置不同消毒时间(1h、2h、4h、8h、12h),对床垫上的HBV布片载体进行消毒。通过化学发光法(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简称CLIA)和荧光定量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简称PCR),检测HBV中的HBsAg表达和HBV-DNA含量,评价HBV的灭活情况。研究结果显示阳性对照组中的HBsAg表达和HBV-DNA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趋势(p>0.05),臭氧消毒组中的HBs Ag表达和HBV-DNA含量随着消毒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消毒12h后HBV的表达参数转阴(p<0.05),甲醛消毒组消毒2h后灭活乙肝病毒彻底(p<0.05)。研究结论为床单位臭氧消毒器对床单位上污染的HBV有灭活作用,但是消毒作用时间较长,不适合临床实用。甲醛熏蒸杀灭HBV效果确切,但是毒性作用较大。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提示临床中管理HBV污染的床单位暂无实际有效的消毒方法,课题组为了减少床单位的污染设计了一款新型防污染床单位。具体理念是在床垫及枕芯外包裹一层由聚氨酯化合物组成的防污染保护罩,并根据污染频率追加一层同样材质的快速替换层。通过两层防水透气的保护罩作用,减少床单位的污染;在床单位有HBV等污染时医务人员仅采用擦拭等普通消毒方法即可对床垫及枕芯进行消毒,省时省力高效。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目的:评价怀疑新生儿早发脓毒症(early-onset sepsis,EOS)经验性抗生素应用的合理性。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病房2015年6月至2015年7月入院即怀疑EOS者抗生素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
目的:  日间手术[ambulatory surgery]的概念最早由英国小儿外科医生Nicho提出,直至1970年,首个日间手术中心于美国成立。目前,日间手术已经发展成为成熟的手术管理模式。中国由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