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论在口语还是书面语中,有一类话语标记标示着“反预期”的程序义。在此笔者将其命名为“反预期话语标记”。反预期话语标记在人们的日常口语和书面语中应用之普遍、使用频率之高是不容置疑的。汉语学界对这类话语标记只有少数个案分析,因此有进行研究的必要。全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主要阐述研究目的及意义,介绍了前人研究的理论成果和存在的不足,并对本文研究的理论方法以及语料来源作了说明。 第二章在对反预期话语标记进行界定的基础上,选定本文所要考察的反预期话语标记,将其分为“知”类、“料”类和“想”类三小类并对其反预期性质进行证明,分别考察每一小类的语篇分布与语境特征,在此基础上概括其语篇模式。 第三章主要从话语组织功能、人际互动功能、语境顺应功能三个方面来分析反预期话语标记的功能。在语篇组织功能方面,主要分为形式连贯功能和内容连贯功能。在人际互动功能方面,主要有标示反预期,标示主观评价、感受,标示不言而喻。在语境顺应功能方面,主要确认场景、解释场景、结果场景等。 第四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从语法化角度来考察反预期话语标记各小类代表成员的历时语义演变;第二部分主要是对反预期话语标记的形成机制作出合理解释。 第五章为结语。总结本文结论,指出本文的创新之处、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