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写作课教师反馈调查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YM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教学在英语作为外语的环境中具有挑战性。写作反馈作为一项常规教学活动对帮助解决写作教学难题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教师认为反馈耗时低效、复杂且令人困惑。虽然教师面临着写作反馈的挑战,但是反馈对学生的后续修改、写作提高、以及写作动机的培养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并且中国英语学习者偏爱教师反馈。因此,教师如何进行学生写作的反馈是一个值得教师、研究者以及教育家等多方关注的问题。介于此,本研究通过调查中国西南地区(四川与重庆)的高中英语教师,旨在回答以下两个研究问题:1.高中英语教师是如何对学生写作进行反馈的?2.影响高中英语写作中教师反馈的因素有哪些?为回答以上两个问题,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收集英语教师写作反馈的数据。首先,通过分析103名教师的问卷数据,研究发现整体上大部分教师在写作反馈中整合使用了教师、同伴、以及学生个人等多元主体反馈;教师反馈重点关注学生写作中的内容、语言、以及书写三方面问题;同时,教师强调范文在反馈中的重要作用。具体而言,纠错性反馈、写作评语以及作文评分是教师书面反馈的三大组成部分。其中,大多数教师采用选择性纠错和直接纠错以及间接纠错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偏向使用陈述句与祈使句式给学生具体的评语以此实现鼓励学生或者指出学生写作中所存在的问题的目的。在教师口头反馈上,教师多进行全班集体点评课反馈而非一对一的写作讨论。对比分析教龄十年以下和十年以上的两组教师发现,他们的反馈实践在选择性纠错策略与写作评语的关注点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此外,教师的写作反馈实践与以往研究中对教师反馈的建议存在一致与差异。通过对10名研究对象的访谈数据分析,研究发现教师因素、学生因素、以及环境因素是影响教师写作反馈实践的三大主要因素。就教师因素而言,教师对于写作、写作反馈、反馈的公平、自身责任的认识与观念,教师对反馈效果的感知,教师在写作反馈方面的知识和培训、教师已有教学经验,以及教师个性等共同影响了他们的反馈实践。学生因素包括学生对反馈信息的参与度、学生的语言水平、学生在写作任务上的投入、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以及学生的写作动机。在环境因素方面,访谈教师提到考试文化、时间限制、教学压力、写作任务的多样化等多样化原因。基于以上发现,本研究得到以下两点教学启示:一、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或方式培养自身的写作反馈素养,比如参与写作教学与反馈方面的教师培训或者加强教师与教师、学校、以及研究人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此更新写作反馈的观念和实践;二、教师应尝试将适合的现代科学技术如诊断性测评工具应用到写作课堂为写作教学策略的调整与反馈重点的确定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
其他文献
为了解草甘膦在土壤中的消解动态,通过建立土壤中草甘膦的提取及液相色谱测定的方法,在浙江杭州、湖南长沙贵州贵阳三地开展了为期两年的土壤中草甘膦的消解动态规律田间试验
进行土地覆盖分类是进行国土资源调查、规划及动态监测的基础,也是研究其环境效应、生态安全及其对全球变化影响的有效手段,意义十分重大,尤其是大尺度区域获取更为细致、准
研究了影响酸水解植物蛋白液色泽的因素,同时考察了不同加工条件对酸水解植物蛋白液色泽的影响。在单因素初步试验的基础上,以酸水解植物蛋白液的吸光度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
本文以离散变分原理为主线,借助离散变分技巧构造了Birkhoff系统的保结构算法、广义Birkhoff系统的离散变分差分格式、约束Birkhoff系统的保结构算法以及Birkhoff系统的离散
网络课堂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具有很大的影响。网络课堂与校内课堂的有机结合,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
苗木是果树栽培的基础,果树种苗特别是优质大苗的生产应用,己成为现代果业园区建设发展的方向.以实施西安果树优质种苗繁育体系建设项目为契机,组织技术团队采取考察学习、召
随着国家智能电网的不断建设、电力市场改革的快速推进以及新能源政策的推广,微电网建设的重要性已经逐步显现出来。屋顶分布式光伏的迅速发展使得高效、便捷、小区域化的光
选取华北地区为研究区,利用MODIS遥感数据多光谱、多时相优势进行分类特征提取,依据土地覆盖分类特征如地表反射率、植被指数、纹理特征等,并对这些分类特征分别从光谱维、时
目的:探索符合阳明腑实证病程观察的模型建立及观察阳明病(阳明腑实证)模型大鼠“欲解时”相关炎症因子变化。方法:(1)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剂量模型组、中剂量模型组
研究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是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优势病种。对RA进行辨证分型是确定相应治疗原则和方法的前提,体现了中医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