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内镜髂骨入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carri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经皮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手术入路受腰椎间盘突出的脊柱节段、位置、程度影响.对于L5/S1节段中央型,临床上常用椎间孔、椎板间入路两种手术方式。但伴有高髂嵴阻挡时,行椎间孔入路多操作困难;若采用椎板间入路时,则因手术需经过椎管,而增加神经根及硬膜囊损伤及术后粘连风险。针对上述不足,Choi等首先使用经髂骨入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髂骨钻孔并建立工作通道处理突出髓核组织。本文旨在结合我院经验探讨经髂骨椎间孔入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总结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们在全麻下,借助C型臂X线机定位,经髂骨钻孔并通过内镜系统摘除突出椎间盘的方式治疗8例伴有高髂棘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观察并记录患者者手术总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和术后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术后改善情况,并使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估手术疗效,术后CT检查了解神经根减压情况。结果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在80-120min,平均术中透视24-35次,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均完成12月随访。VSA评分由术前(8.1±0.3),减少到术后3d的(2.4±0.4)分,术后3月的(1.9±0.9)分,术后6月的(1.7±0.4)分;术后12月的(1.6±0.8)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ODI由术前(32.45±2.64)分,降至术后12月的(7.5±3.4)分(p<0.05)。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估手术疗效,末次随访时优6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为88%。术后影像检查证实神经根减压良好。结论经髂骨椎间孔入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是高髂嵴L5/S1椎间盘突出症尤其是中央型突出患者内镜手术的一种选择。
其他文献
虽然近几年我国的高精尖技术不断突破,社会经济也在飞速的发展,但是,我国依旧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依旧是我国的主要产业。而在农业生产中,稻谷的生产就占有绝对的地位。
英语世界对中国当代小说的翻译场域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西方世界迫切想要了解新时期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现状,小说成为提供信息的重要媒介,大量短篇小说以选集形式在英语世
汉字来源于中国,后被日本借用,成为日本文字的组成部分,这一现象可以看作是一种文字进入异文化后被改造、异化的过程,同时也反映了文化传递的特点。即使是同一种文字,在不同
人生来爱凑热闹,IPO就是一个大热闹。券商把公司的亮点都挖掘完了,还有多少空间留给散户呢?即使我在投资银行工作的那十五年,我也一直觉得买IPO不够明智。
背景骨折是外科常见病,尤其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节奏加快,使得建筑业与交通事故意外发生导致的外伤性骨折成为骨折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骨折延迟愈合(fracture delayed unio
背景:粗隆下短缩截骨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 Ⅳ型DDH中有助于实现安全复位,目前已经被国内外有经验的医生广泛使用。但是粗隆下短缩截骨对于缺少经验的医生而言,操作复杂,
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常采取经乙状窦后入路于桥脑小脑角区(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显露三叉神经,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本文从作者近年提出的一种新模态观念("回顾式必然性")出发,通过引入一个对"路径"或"路径依赖序列"的逻辑形式上更严格的定义,试图勾画出关于第一人称视角的本体论建构脉络以
背景与目的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长久以来一直是治疗颈椎疾病的传统术式。虽然前路固定钢板增强了颈椎稳定性,但诸如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