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实践研究——以宜宾市高县为例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除贫困是全人类的共同理想,也是当今时代的重要主题。为此,世界各国不断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论和实践,并逐步形成了具有国家和民族特色的反贫困理论体系,中国亦不例外。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脱贫致富的努力从未止步,但基于我国贫困人口众多、贫困根源深远、贫困结构复杂以及扶贫政策针对性不足等因素,我国的前期减贫成效并不显著。直至改革开放以来,在以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贫困治理力度空前加大,扶贫开发政策和措施依据不同时期的形势和任务不断调整,历经四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尤其是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思想以后,我国的脱贫攻坚工作更是取得了决定性进展,2013年底至2017年底,我国贫困人口数量由八千多万人减至三千多万人,贫困发生率由8.5%降至3.1%,这成功揭示了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也推动了我国的扶贫思想体系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为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我国的脱贫攻坚工作已经进入攻坚拔寨、啃硬骨头的关键阶段,要想打好精准扶贫这场硬仗,就需要我们坚持以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为指导,实事求是,以“精准”二字为目标,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对象进行针对性帮扶,因地、因户、因人施治,以确保全面小康社会的如期建成。  本文以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为核心,通过对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形成历程进行梳理,进而概述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理论体系,并以宜宾市高县为研究实例进行实践论证,阐明其在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指导下所进行的精准扶贫实践路径,在充分认识其扶贫成果、总结其扶贫经验的基础上,剖析问题与不足,进而提出具有实效性的实践对策,为我国其他地区乃至世界贫困地区的脱贫提供思路借鉴,推进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创新点与难点、研究思路与方法等;第二章则论述了精准扶贫思想的形成历程,即萌芽-雏形-形成-发展四个阶段,进而详尽阐释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理论体系,包括其现实基础、哲学基础、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等;第三章至第五章以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科学内涵为主线,对宜宾市高县在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指导下开展的精准扶贫实践进行研究,全面总结其在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方面的成功尝试,系统诠释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在扶贫对象、项目、资金、措施、责任上的内涵特征,凸显了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在实践进程中所产生的重要作用与价值,进而着眼于现存的实际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与改进建议。以宜宾市高县作为研究案例对新时期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实践进行研究,对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有利于丰富和完善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继而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现今,国内学术界出现了一种马克思国家理论过时的声音,有部分学者认为产生于19世纪、根植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马克思主义距离今天已经有些距离,已经不再适合中国的实践发展。尽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我国人民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法律意识是全体社会成员对社会法的主观理解方式,是建设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社会建设中的一项宏伟工程,新农村的建设主要依靠广大农民来完成。农民作为一个对新农村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群体,他们素质的高低、
剪纸是流行于中国民间的传统艺术,中国传统剪纸动画正是运用这一传统艺术建造而成,使得中国动画的片种标新立异.同样它还借鉴了许多中国传统艺术,例如:中国皮影戏和中国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