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腐败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社会现象严重威胁着国家的政治稳定、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扭曲了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腐败问题在全社会成员与日俱增的关注下不断凸现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现代化进程史就是一部反腐败史,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腐败不断呈现出多种形态普遍存在于社会的诸多领域。腐败就其本质而言是公共权力的异化,是对公共利益的侵害。腐败的根源是复杂多样的,既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也与中国转轨时期的特殊背景紧密联系,既是公共权力“委托-代理”关系失灵的一种表现,也是基于“成本一收益”分析基础上的一种理性选择。无论是从历史进程的宏观分析来看,还是通过制度经济学的微观探析来看要实现腐败的根除从理论上和实践中都不具备现实可行性。在现实的条件下,将腐败水平降低为零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因此,在反腐败问题上,最优的反腐败策略应是一种基于腐败程度与治理成本做出的一种权衡策略。治理理论的兴起为新时期反腐败策略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撑,对于新时期反腐败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于新时期的反腐败研究必须首先必须要对腐败有一个客观理性而又深入的把握。因此,本文在对腐败产生及危害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综合评估基础上,通过逆向考量法对现行的反腐败对策进行深入分析,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结合相关的理论和模型提出一个具有普遍性和建设性的防腐备案机制:强大市民社会构建基础上的腐败内生型转变,实现腐败源头的断流,为加快我国新时期腐败惩防体系的构建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