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1:死亡相关蛋白激酶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目的:研究死亡相关蛋白激酶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发生、肿瘤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45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及癌旁组织进行死亡相关蛋白激酶的表达研究,探讨其与肿瘤发生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检测中,45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有17例(2例表浅性,15例浸润性)样本出现蛋白表达下调,20例癌旁对照组样本蛋白表达正常。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中,45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有15例(1例表浅性,14例浸润性)样本出现mRNA表达下调或缺失,20例癌旁对照组样本mRNA表达正常。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死亡相关蛋白激酶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对照组(P﹤0.05);死亡相关蛋白激酶表达下调与肿瘤临床分期明显相关(P﹤0.05)。结论:死亡相关蛋白激酶的表达下调可能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及临床分期相关,因此它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及临床分期预测。实验2: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外周血循环DNA死亡相关蛋白激酶的甲基化研究目的:研究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对死亡相关蛋白激酶表达及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收集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外周静脉血样本,使用试剂盒抽提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患者外周血循环DNA。针对死亡相关蛋白激酶启动子设计引物,使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死亡相关蛋白激酶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结合前期实验结果及临床资料,分析死亡相关蛋白激酶启动子区甲基化对其转录、翻译的影响,及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45例样本,其中共有10例出现死亡相关蛋白激酶启动子高甲基化(22%),这10例高甲基化样本中,1例为表浅型肿瘤,9例为浸润型肿瘤。10例样本中共有9例出现死亡相关蛋白激酶的表达下调或缺失。对照组30例结石患者外周血DNA检测无异常。统计学结果表明,死亡相关蛋白激酶启动子高甲基化与其表达下调或缺失明显相关(P<0.05),死亡相关蛋白激酶启动子高甲基化与肿瘤浸润性明显相关(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死亡相关蛋白激酶启动子高甲基化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有较高阳性率,其启动子高甲基化可能与基因表达下调及肿瘤生物学行为相关,因此死亡相关蛋白激酶有望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的敏感性较高,结合对外周血DNA的检测,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微创方法用于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实验3: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外周血循环DNA死亡相关蛋白激酶启动子区纯合性缺失的研究目的: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中死亡相关蛋白激酶启动子区的纯合性缺失情况,并分析其对死亡相关蛋白激酶表达及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收集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外周静脉血样本,使用试剂盒抽提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患者外周血循环DNA。针对死亡相关蛋白激酶启动子设计引物,使用Differential PCR技术检测死亡相关蛋白激酶启动子区纯合性缺失情况。结合前期实验结果及临床资料,分析死亡相关蛋白激酶启动子区纯合性缺失对其转录、翻译的影响,及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45例样本,其中共有6例出现死亡相关蛋白激酶启动子纯合性缺失(13.3%),这6例纯合性缺失样本中,1例为G2期肿瘤,5例为G3期肿瘤。上述6例样本均出现死亡相关蛋白激酶的表达下调或缺失。对照组30例结石患者外周血DNA检测无异常。统计学结果表明,死亡相关蛋白激酶启动子纯合性缺失与其表达下调或缺失明显相关(P<0.01),死亡相关蛋白激酶启动子纯合性缺失与肿瘤临床分级明显相关(P<0.01)。结论:本研究表明,死亡相关蛋白激酶启动子纯合性缺失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阳性率较低,但是其启动子纯合性缺失可能与基因表达下调及肿瘤生物学行为相关,因此死亡相关蛋白激酶有望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Differential PCR技术检测的敏感性较高,结合对外周血DNA的检测,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微创方法用于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早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