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法治建设刍议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zz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社会和谐的实现,必须依靠法治的保障,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目前,理论界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进行了比较集中的研究和探讨,推出了一批理论成果,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我们也应看到,当前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特别是在实现和谐社会的路径上,有些还停留在理论上,亟须有针对性地对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好法治的保障作用做进一步研究。本文从和谐社会与法治的历史渊源入手,阐述了法治在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保障作用,分析了当前和谐社会构建中存在的与法治相关的问题,提出了今后法治建设方面的建议。本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对和谐社会与法治的解读,说明这两个概念并非中国所特有,但今天我们所提出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则是我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的发展。 第二部分着重阐述了法治与和谐社会其它特征的关系,指出和谐社会必须是法治社会,法治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保障。 第三部分侧重分析了当前和谐社会建设中存在的与法治相关的问题,提出要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很好解决这些问题,为和谐社会建设扫清障碍。 第四部分主要论述了在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以切实推动法治保障的最终实现。
其他文献
为完善我国新三板转板制度,本文采用现状研究、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针对新三板定位问题、新三板转板制度设计问题、新三板监管制度问题这三大问题,首先对我国在这三大
现代行政程序法的产生是行政法治理论成熟的重要标志,它不仅使人们认识到程序的独立价值,而且在立法上明确了公民的程序性权利。然而,无救济的权利不是真正的权利。司法审查作为权利救济的最后一道屏障,程序法所确定的程序性权利必须依赖司法救济的保障才能得到切实的实现,程序规则也才能和实体规则一样得到行政主体的严格遵守。因此,行政程序违法的司法审查已成为行政法学界的研究热点和关注焦点。本文分五章:第一章主要分析
台湾团结联盟(简称“台联”党)以“激进台独”路线立党,强调极端的“本土价值”,在“本土合流”旗号下与民进党组成“泛绿阵营”。“台联”党与民进党的社会基础部分重叠,在
政治妥协是政治发展的动力机制之一,立宪设计是政治发展的过程之一。本文的目的在于以1787年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为历史背景,寻求政治妥协的制度、理性和组织因素,探索西方政治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