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苯磺酸妥舒沙星是一种喹诺酮类抗菌药,具有抗菌能力强和抗菌谱广的特点,但是,由于存在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限制了它的应用。目前,改变药物粒径或者将药物制成微胶囊或固体分散体可有效地提高药物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因此,本文采用超临界流体强制分散溶液(SEDS)技术制备了甲苯磺酸妥舒沙星的超细微粒及其固体分散体,以解决甲苯磺酸妥舒沙星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本文采用SEDS技术制备了甲苯磺酸妥舒沙星超细微粒,考察了压力、温度、进样速率和溶液浓度等操作参数对超细微粒的影响。利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液相色谱-质谱(HPLC-MS)、扫描电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差示量热扫描(DSC)等手段对超细微粒进行了表征,利用药物溶出仪对超细微粒进行了溶出度和溶出速率的测定。结果表明:超细微粒的平均粒径随着操作压力、温度和进样速率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经SEDS过程处理后,药物的粒径由原来的7~8μm减小到1μm左右。通过SEM照片可以看出超细微粒的形貌主要以片状为主。紫外光谱和液质联用图谱证实甲苯磺酸妥舒沙星经SEDS技术超细处理后并未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XRD和DSC结果表明超细微粒的晶型发生了改变,结晶度明显降低。溶出度的测试结果表明超细后药物的溶出速率明显增大,且微粒的粒径越小溶出能力越强。应用SEDS技术,以PVP-K30为负载材料,成功制备了甲苯磺酸妥舒沙星/PVP-K30固体分散体,考察了药物与载体的比例、操作温度、操作压力和溶液浓度等因素对药物负载率和粒径的影响。随着药物与负载材料比值逐渐增大,负载率增加;随着温度和浓度的升高,负载率先减小后增大;随着压力的升高,负载率没有明显变化。微粒的粒径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压力和溶液浓度增大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SEM结果照片显示固体分散体主要呈现出片状和块状的混合状态;XRD和DSC结果表明固体分散体的结晶度发生了改变;溶出度的测试结果表明制成固体分散体后药物的溶出速率明显增大,且负载率较低更有利于药物的快速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