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以重庆市南岸区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kswo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的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它是城乡建设和土地管理的纲领性规划,是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数量攀升,对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大。但是我国向来存在人多地少的矛盾,在城镇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盲目的扩张,加之以往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缺少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忽视了不合理用地结构对环境的影响,使得我国的土地生态环境出现了日益恶化的状况。因此,迫切需要在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对规划的制定所产生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发现不合理地方,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使土地利用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目前,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集中在项目环境评价上,对规划环境评价特别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其理论研究和评价方法还处于探索之中。因此,研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的理论,探索评价方法,建立适宜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在介绍土地利用规划及其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概念及理论的基础上,对规划环境评价的内容和程序进行了探讨,重点研究规划环境影响的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南岸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进行了实证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介绍了国内外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进展,以及开展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意义。 (2)对土地利用规划及其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并重点讨论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对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3)对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评价的理论进行了研究,以系统学理论、环境经济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政策学理论,作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评价的基础。 (4)详细介绍和研究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DPSIR”框架模型,即“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作为环评的指标模型。并讨论了规划环境评价常用的一些方法。 (5)以重庆市南岸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环境影响评价为实证研究,用“DPSIR”框架模型构建了南岸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发确定了20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并选取两个规划方案,对其进行评比,选取最优方案。
其他文献
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的范畴,县域经济是县域范围内所有经济活动的总和,是社会经济功能比较完善的基本单元,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部分,既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结合部,属于中观经
开发区是城市当中经济发展最为快速,最有活力的区域,作为城市的典型代表,土地资源又是影响开发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要素,因此开发区土地的集约利用状况关系到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始终稳定、持续、快速的发展着,但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却也出现了很多潜在的问题,问题主要表现在不同省域、城乡、行业发展并不同步所导致省域的发展不均
随着EPS电源的被广泛应用,在EPS电源中含有大量的蓄电池用来储存直流电能,而蓄电池控制环节的弱点日益凸显,为了更加有效的使用蓄电池,充分发挥其效能,本文提出对高压蓄电池
《张猛龙碑》立于北魏正光三年(公元522年),正书。碑在今山东曲阜孔庙,是魏碑后期佳作。《张猛龙碑》运笔刚健劲挺,斩钉截铁,可看作是《始平公》风格的延续和发展,且变化多端
学位
宜居城市建设实践较早出现于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是城市发展水平进入高质量阶段的一种必然,是随同城市建设过程生长出来,被逐步认识并因此开始频繁使用的概念。宜居性是城市的基
采用欧洲空间局开发的长时间尺度高分辨率的ECV土壤水分数据,验证其在塔里木河流域的适用性,分析塔里木河流域的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并对影响塔里木河流域土壤水分的气象要素
杨威和王旭,这两个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的年轻艺术家,在大学期间就对复古摄影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如今二人共同经营着一家名为白夜的复古照相馆。他们现在主要拍摄民国复古
“22层塔”具有象征的意思。一般来说,诗人喜欢象征的手法,以某个事物隐喻另一个事物的性质。所以,这个象征对执迷于诗画两端的湘云,似乎是确切的。湘云的画室在22楼,面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