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科书中本土文化贫乏现象研究

被引量 : 18次 | 上传用户:jianglihong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姆斯的交际理论引发的交际革命自然而然而地触动了外语教学界,于是交际教学法随之应运而生。这种教学法本着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建构能力和语用策略能力原则在众多教学法中仍显示着它不朽的魅力。然而仍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英语教学中。该论文旨在尝试性地解决与高中英语教学相关的问题。英语教学,作为我国教育体系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归根结底是培养英语学习者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根据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03),高中英语学习者学好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应具备丰厚的文化素养,不仅了解目标语文化,还要继续传承本土文化。深谙本土文化才能更好地理解目标语文化---这与外语教学理念是一脉相承的。然而事实上人们在关注文化教学的同时一味重视目标语文化而忽视了本土文化。结果是许多高中英语学习者难以用英语得体地表达本土文化内容,这势必影响他门成功而有效的交际。从丛教授颇有见地的把这种现象称为“本土文化失语现象”。笔者受其启发喜欢称之为“本土文化贫乏现象”。教科书是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语言文化输入渠道;对教师教什么、怎样教,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有着很大的影响。鉴于此,探究本土文化贫乏现象的有效途径就是研究国家授权的教科书。在众多高中英语教科书中笔者选定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共三册五本书作为个案研究。本研究以海姆斯的交际理论为主要的理论支撑并结合2003年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在回顾国内外本土文化研究状况的基础上拟解决两个问题:1)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存在本土文化贫乏现象吗?2)本土文化贫乏现象会给高中英语学习者造成怎样的负面影响呢?拟用的方法是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首先对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文化分布作统计分析旨在调查本土文化所占比例;其次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式在三所层次有别的高中得到三组有效问卷,共计120份;最后对起点大体相当的控制组和实验组同时进行一次阶段测试(期末考试)。各项数据输入微机后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其中主要涉及描述性统计分析,推断性统计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继系列工作之后得出这样结果---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本土文化内容所占的比重明显小;大多数高中英语学习者只能说出或根本说不出本土文化的英语名称,只有少数人能用英语表达两三句或更多的与本土文化相关的内容;在测试中,控制组的总平均成绩明显低于试验组的总平均成绩,而且还发现控制组的各项平均成绩都不同程度的低于试验组的各项平均成绩。该研究的结果显示:1)高中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本土文化意识淡薄;2)高中英语学习者用英语得体表达本土文化内容很吃力;3)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本土文化内容贫乏;4)本土文化贫乏影响了高中英语学习者成功而有效的交际—进一步证实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本土文化内容的贫乏。
其他文献
蒙谚有“最干净的水是泉水,最精练的语言是谚语”。可见,蒙古族谚语虽短小精炼,却深深地蕴藏着蒙古族所特有的民族文化及风情习俗。它以我们平常司空见惯的事物映射深刻的道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建设是随时间不断发展变化的,21世纪是生态世纪,面对突出的环境问题与生态问题,兰州必须在城市发展中注意环境保护和绿化空间质量的提高。通过挖掘城市生
从古至今,航海业的发展一直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对于一个70%都被海水覆盖的地球而言,海上防御对于一个国家的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贸易全球化速度的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能源短缺,大力发展沼气技术,既为人们提供了生物质能源,又利用了农业、畜牧业废弃物,同时还为农户提供了有机肥料,具有显著的能源、经济、生态和环保效益。
为了更好地研究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破坏机理,该文在已有细观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发展了高效的骨料投放方法及单元筛分准则。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方法,采用弹性损伤本构关系描述
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及其御用学者散布种种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谬论 ,其中“满洲国是王道乐土”一直被历史上日本侵略者及当今右翼势力所推崇和炫耀。从日本在东北长达 14年
谈高邮龙虬庄陶片的刻划图文饶宗颐1993年,上海博物馆黄宣佩先生寄来第35期的《中国文物报》,刊登是年四月至六月之间高邮市一沟乡龙虬庄遗址发掘的记录,其第一、二阶段文化的年代大致
我国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演变就是出资者控制权与教职工控制权不断冲突和合作的过程。根据出资者控制权与教职工控制权强弱的不同,我国民办高校的内部治理结构可划分为"松
教师职业压力是近年国内外教育学研究的焦点,教师职业已经成为最具有压力的职业之一。高中教师,做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面对高考制度,面对教材改革,面对新课程标准,很可能职业压
<正>一、信息化架构概述近些年,数字化信息化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了博物馆,数字博物馆、智慧博物馆建设的步伐逐步加快。随着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的深入融合,国内外博物馆逐